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中丞

中丞

官名。①御史中丞的简称。② 明清巡抚的别称。明朝都察院副都御史职位相当于御史中丞,明清两朝常以副都御史或佥都御史出任巡抚,故有此称。


官名。汉代御史大夫有两丞,一称中丞,在殿中兰台,掌图籍秘书,外督部刺史,内领侍御史,受公卿奏事,举劾按章。后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,而中丞则外出为御史台率,即后来的御史大夫之任。自东汉至北齐(魏、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、北齐)中丞均为御史台长官(率、长)。隋避国讳,改中丞为大夫,唐沿隋制,以大夫为台长,中丞为副。宋代虽有大夫之名,而不除授,实以中丞为台长。其后,辽、金、元皆与唐同,以大夫为台长,中丞为副。明初沿置,洪武十六年改御史台为都察院,遂无中丞之名。见《通典·职官六·中丞》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御史大夫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三·御史中丞》、《晋书·职官志·御史中丞》、《宋书·百官下·御史中丞》、《南齐书·百官志·御史中丞》、《隋书·百官上、中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御史台》、《宋史·职官四·御史台》、《辽史·百官志三·御史台》、《金史·百官一·御史台》、《元史·百官二·御史台》、《明史·职官二·都察院》。参看“御史台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御事

    ① 治理政务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百官御事”。②官名。西周置。侍御小臣。《竞簋铭》: “伯屖父蔑御史(事)竞历,赏金。”《尚书·周书·顾命》: “乃同召太保奭”,“师氏、虎臣、百尹、御事。”泛指治事官

  • 检校太保

    官名。宋设此加官,散官无职事;而地位高于正职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检校官》。

  • 任职

    1、做官,担任官职。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:“使黯任职居官,无以踰人。然至其辅少主;……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。”2、称职,称职的官。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:“顷之,代朱浮为大司空。博雅多通,称为任职相。”

  • 车司马

    官名。秦置。《汉书·靳歙传》:“战蓝田北,斩车司马二人。”颜师古注引张晏曰:“主车也”。官名,秦汉皆置,掌率战车作战。《汉书·靳歙传》:“又战兰田北,斩车司马二人,骑长一人,首二十八级,捕虏五十七人。

  • 太子左赞善大夫

    官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置,以取代太子中允之职,员一人。咸亨元年(670),中允复旧,遂别自为官。员五人,掌侍从翊养,职比谏议大夫。正五品上。仪凤四年(679) 增为十人,以诸王之子任之。睿宗景

  • 实业部

    官署名。民国十九年合并工商、农矿二部而成立实业部,属国民政府行政院,掌全国实业行政事宜。其官有部长一人,常务次长、政务次长各一人。下设林垦署及总务、农业、渔牧、工业、商业、矿业、劳工七司。官署名。清末

  • 酂长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一酂行政事务的长官。《周礼·地官·酂长》: “各掌其酂之政令。以时校登其夫家,此其众寡,以治其丧纪祭祀之事。”参见“酂”。官名。周设此官,掌一酂之政令。《周礼·

  • 五威四关将军

    官名合称,西汉末年王莽置,五威四关将军指五威前关将军,掌守绕霤之固,南挡荆楚,扬威于前。五威后关将军,掌守上党壶口,北挡燕赵,尉睦于后。五威左关将军,掌守崤函,东挡郑、卫,扬威于左。五威右关将军,掌守

  • 省可尚书奏事

    十六国后赵所设总揽军国政务的一种名义。职权与“录尚书事”相类,乃宰相之任。《晋书·石勒载记下》: “勒令其太子省可尚书奏事,使中常侍严震参综可否,征伐刑断大事乃呈之。”

  • 府参军事

    官名。唐于三京府、援三京府所置凤翔等六府、大中下都督府、大都护府均置参军事,其职掌同“州参军事”,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