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上公

上公

①爵名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九年》: “故有五行之官,是谓五官,实列受氏姓,封为上公,祀为贵神。”杜预注: “爵上公。”②秩位名。居三公上。据《周礼》,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三公八命,出封时加为九命,称上公。二王之后亦同。西汉平帝加王莽号曰“宰衡”,位上公。新莽以太师、太傅、国师、国将四辅为上公,王莽子孙亦加此位。东汉唯置太傅一人。三国魏相国(丞相)、太傅、大司马、大将军位上公。两晋南北朝太宰(太师)、太傅、太保位上公。唯十六国汉(前赵)以相国(丞相)、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、大司徒、大司空、大司马七公并位上公。③ 官、爵居公位者,亦得尊称上公,谓其位在诸官、爵之上。或亦作为“三师”的尊称。


1、官位级名。位在国君下百官上。《周礼·春官·典命》:“上公九命为伯。”注:“上公为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为二伯。”在汉朝,公分为上公和公两级。西汉时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位皆上公,丞相、太尉、大司空,即三公(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)。王莽时的四辅,即太师、太傅、国师、国将,位皆上公。大司马、大司徒、大司空为三公(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)。东汉,仅太傅为上公,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(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)。

2、爵名《左传昭公二十九年》:“故有五行之官,是谓五官,实列受氏姓,封为上公。”杜注:“爵上公。”

3、尊称。三师或官、爵在公位的,也尊称其为“上公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地太师

    官名。十六国成李雄置,执掌国政,位在丞相之上。《晋书·李雄载记》: “(雄)加范长生为天地太师,封西山侯,复其部曲不豫军征,租税一入其家。”

  • 香药库副使

    官名。北宋太宗太平兴国(976—983)中置,属东班诸司使。多不领本职,仅为武臣迁转阶官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,定为同七品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改从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

  • 大学研究院

    高等教育机关。国民党政府教育部于民国二十三年(公元1934年)公布《大学研究院组织规程》,研究院分文科研究所、理科研究所、法科研究所、教育研究所、农科研究所、工科研究所、商科研究所、医科研究所。凡具备

  • 巴牙喇章京

    满语官名。武职。汉译为“护军章京”。

  • 掌纳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职内置,北周沿置。天官府计部中大夫属官,掌赋税等国家各项收入的帐簿,定期与掌出上士所管的财政支出帐目核对,以掌握国家所存资财。设掌纳中士以佐其职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

  • 县啬夫

    官名。战国秦置。又称大啬夫,即县令、长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仓律》: “县啬夫若丞及仓、乡相杂以印之。”《鹖冠子·王铁》:“五乡为县,县有啬夫治焉。”官名。秦置,为县的行政长官,即县令、长之职。见“啬夫

  • 扶侍局

    官署名。南朝梁置,为东宫诸局之一。

  • 太师牺仲

    官名,王莽置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遣太师牺仲景尚、更始将军护军王党将兵击青、徐,国师和仲曹放助郭兴击句町。”“是月,赤眉杀太师牺仲景尚。”

  • 总理各国事务亲王

    官名。清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首席大臣。咸丰十年十二月(1861年1月)设。以亲王、郡王、贝勒特简。率大臣、章京处理外交事务,大事上之,小事则行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废。

  • 门士

    门士即门卒,掌守门。《后汉书·郭符许列传》:“庾乘字世游,颍川鄢陵人也。少给事县廷为门士。”注:“(门)士即门卒。”北魏镇府僚属。《魏书·薛虎子传》记“文明太后临朝,出虎子为枋头镇将,……因小过黜为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