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三班院

三班院

官署名。① 北宋初,以供奉官、殿直、殿前承旨为三班,设点检三班公事,属宣徽院。太宗雍熙四年 (987) 置三班院,主管武臣三班使臣之注拟、升移、酬赏等事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改为吏部侍郎右选。②辽朝置,掌左、右寄班之事,其属有左班都知、右班都知、寄班都知及三班院祇候。


官署名。(1) 宋雍熙四年(公元987年)置,掌武官三班使臣的注拟、升迁、酬赏等事。为吏部以外的铨选机构。以知三班院为其主官。元丰改制后改为侍郎右选。参见“侍郎右选郎中”。(2)辽北面御帐官所属有三班院,仿宋内侍省之制,分为左、右班与寄班,掌御帐侍应之事,各以都知为领班,所属有三班祗候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州九酋长大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魏末置。掌管迁至内地的原北部边镇镇民及该地区少数民族事务。《北齐书·赵郡王琛传》:“高祖将谋内讨,以晋阳根本,召琛留掌后事,以为并、肆、汾大行台仆射,领六州九酋长大都督,其相府政事琛悉决之。”

  • 相国

    初为春秋战国时期对宰辅大臣的尊称。《荀子·尧问》: “缯丘之封人,见楚相孙叔敖曰”,“今相国有此三者,而不得罪楚之士民,何也? ”时孙叔敖任楚令尹。后渐成为官称,多作相邦(一说本名相邦,至西汉因避高帝

  • 漕运总兵官

    官名。即“总督漕运总兵官”。官名。明永乐间仿元代海运万户府之制置漕运总兵官,以武臣总漕务。宣德中或遣侍郎、都御史等官督运,不常置,漕务实际上总领于漕运总兵官。景泰中始改设漕运总督,仍与总兵、参将同理漕

  • 忽鲁

    官名。金朝置,为统帅数部部民者,又译胡鲁。

  • 经抚房

    官署名 宋徽宗宣和四年 (1122),宰相王黼力主联金伐辽,取燕京,乃于三省置,有关对辽作战之事。皆由其专掌,而不经枢密院。六年罢。官署名。宋宣和四年(公元1122年),宰相王黼力主联金伐辽,恢复燕云

  • 行走

    清朝官制用语,即入值办事之意。清制,凡不改原来官职而调充其他职务,即称在某处某官上行走。如御前大臣上行走、军机大臣上行走、南书房行走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之类。又派往某处学习亦称行走。凡本来有官职,又

  • 立法院财政委员会

    国民党政府立法院所设各委员会之一。设委员长一人,委员若干人,掌审议财政方面的法律案 。

  • 邑长

    官名,汉置,即公主封地之县的县长。参看“邑令”、“县令”条。

  • 路軨丞

    官名。秦置,属太仆,为路軨令副贰,掌皇帝乘舆。西汉因之。东汉省。官名,秦汉皆置,属太仆。为路軨之副长官,佐令掌乘舆路车,凡小车皆掌管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太仆》,参看“路軨”、“路軨令”条。

  • 宦者令

    官名,宦者之长。战国置。西汉为宦者署之长,属少府,掌宫中宦者,有丞。东汉省。官名,战国时赵国置,掌宦者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蔺相如者,赵人也,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。”西汉也置,属少府,为宦者之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