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三师

三师

①太师、太傅、太保合称。北魏始有此称,位上公,居二大、三公上。名为辅导天子之官,位极尊而无具体职掌。北齐因之,后主时为激赏人心,增员而授,不可胜数。北周改称三公。隋、唐仍称三师,为赠予德高望重元老大臣的荣衔,无其人则阙。唐末用为藩镇加官,遂至冗滥。宋初为亲王、宰相等大臣的加官,后仅授予最尊贵的大臣。徽宗时改称三公,为宰相之任。辽、金复称三师,元改称三公,明、清因之。②太子太师、太子太傅、太子太保合称。参见“太子太师”。


官名。指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三师三公》:“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各一人,是为三师……皆正一品。三师,天子所师法,无所总职,非其人则缺。”

北魏时称三师上公,地位虽很尊贵,但无实权。唐代不常置,无人则缺。宋朝为权贵加封的尊号。明代为正一品,清废。参看《文献统考·职官二》、《续文献统考·职官二》。

太子的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有时也简称三师。《旧唐书·职官三·东宫官署》:“三师三少之职,掌教谕太子。无其人,则缺之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都官部郎中

    官名。明初刑部都官部长官。初二人,正五品。洪武十三年(1380),改一人。掌本属部之事。参见“都官部”。

  • 司巫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司巫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太祝下大夫属官,掌群巫之政令,下设司巫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中尹大夫

    官名。金、元内侍阶官。金二十五阶之第二阶,秩从四品中。元改为中引大夫,十四阶第二阶,从二品。官名。金置,为从四品中内侍官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·内侍》。

  • 邮传部庶务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末置,属邮传部。掌理各司员升迁调补,监用典守部印,收发文件、电报,并署内会计、营造、购办及不属于各司的杂项事务。设郎中二人,员外郎二人,主事四人,七品小京官二人。内部组织分铨叙、支应、综核三

  • 玉局

    官署名。元置,掌琢磨之工。见《辍耕录·公宇》、《元史·百官四》。

  • 安国侯

    官名。汉朝时西域龟兹等国置,员一人。官名,汉朝时西域龟兹等国置,位在辅国侯下,其他诸侯之上。见《汉书·西域传·龟兹国》。

  • 虞部尚书

    官名。掌地图、山川远近、园囿田猎等。《通典·职官五·工部尚书·虞部郎中》注:“后魏、北齐虞曹掌地图、山川远近、园囿田猎、杂木等,并属虞部尚书。”

  • 大理监

    官名。①即廷尉监,西汉景帝中元六年(前144)更名,武帝建元四年(前137)复旧,哀帝元寿二年(前1)又改。献帝建安(196—220)末魏、吴建国初皆置,秩六百石、六品,称帝后复名廷尉监。②大理寺属官

  • 拖沙喇哈番

    爵名。清初九等世爵之第八等,俗称“半个前程”。乾隆元年(1736)定汉文名为“云骑尉”。为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封爵之下四级世职的第三级。叙正五品。凡封爵自此始。参见“云骑尉”。

  • 破白合尖

    官场用语。宋朝选人初得举状称破白,最后一状凑足举主员数称合尖,如造塔上顶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