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等侍卫
官名。清朝侍卫中之第一等。武职正二品。由上三旗子弟中才武出众者充任。掌宫廷宿卫及随扈皇帝之事。顺治元年 (1644)定制: 每旗二十人,共六十人。雍正五年 (1727) 始定,武进士一甲一名得授为此职。康熙三十七年(1698),增宗室侍卫,雍正七年定一等宗室侍卫九人,每旗三人。
官名,也是侍卫官的等级名。保护皇帝的侍从官和掌管宫廷宿卫的武官称侍卫。清朝的侍卫分几级,一级侍卫称一等侍卫,正二品。起初由三旗子弟中武艺出众的担任。雍正五年(公元1727年)始定,武进士一甲第一名授此职。
官名。清朝侍卫中之第一等。武职正二品。由上三旗子弟中才武出众者充任。掌宫廷宿卫及随扈皇帝之事。顺治元年 (1644)定制: 每旗二十人,共六十人。雍正五年 (1727) 始定,武进士一甲一名得授为此职。康熙三十七年(1698),增宗室侍卫,雍正七年定一等宗室侍卫九人,每旗三人。
官名,也是侍卫官的等级名。保护皇帝的侍从官和掌管宫廷宿卫的武官称侍卫。清朝的侍卫分几级,一级侍卫称一等侍卫,正二品。起初由三旗子弟中武艺出众的担任。雍正五年(公元1727年)始定,武进士一甲第一名授此职。
官名。明成祖永乐(1403—1424)时,迁都北京,于南京官置,一人,从七品,仍掌司言责,纠劾百官,稽察南京工科之事。
官名。唐武则天天授二年 (691) 始于诸卫及北衙六军置,员各二人,正六品上,为四色官之一;东宫六率各一人,从六品上。宋初仅存空名未尝除授,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废。武官名。唐置,见“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天官府膳部中大夫典中士佐官, 正一命。
官名。清末资政院议员。宣统二年(1910)由各省咨议局按定额从本局议员中选出,共九十八人(定额一百人,缺新疆二人)。掌参与资政院议案的讨论、表决。
官署名。即尚书省左户曹。《魏书·祖莹传》: “后侍中崔光举为国子博士,仍领尚书左户部。”
官署名。辽朝置,掌钱币铸造等事。设于平州(今河北卢龙)。
官名。周朝及春秋战国诸侯宫内宦官之长。《吕氏春秋·仲冬》:“命阉尹申宫令,审门闾,谨房室,必重闭。”高诱注:“於《周礼》为宫人,掌王之六寝。”官名。掌管宫室出入的宦官称阉尹,也写作奄尹。《吕氏春秋·仲
官名。宋朝神宗时置。为军队训练官之一。选散直、从九品使臣及无品殿侍充任。后提举保甲司、安抚使司亦置为属官。(1)军职名。北宋时指使本为一种低级武职。神宗时派作禁军马步军的教习官,巡教诸军,以皇帝宿卫班
官名,汉哀帝时置,为太后宫官,掌永信宫财物等事。《汉书·外戚传下·孝元傅昭仪》:“尊恭皇太后为帝太太后,丁后为帝太后。后又更号帝太太后为皇太太后,称永信宫,帝太后称中安宫,而成帝母太皇太后本称长信宫,
官名统称。即宋朝各地专管财务的官员,如诸路提举茶盐、茶马、坑冶、市舶司及诸州茶盐酒税场务、征输、冶铸监当官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