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藏寺
①隋开皇六年(586)建,即今河北正定县城内隆兴寺。北宋开宝四年(971)改名龙兴寺。清康熙年间定名隆兴寺。
②在今浙江嵊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绍兴府一》:龙藏寺“在嵊县北四十五里。梁天监二年建,号龙宫院。唐浙东观察使李绅,少年寓此肆业,绅有碑存寺中,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赐今额”。
古寺名。在今河北省正定县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建,北宋开宝四年(971年)改名龙兴寺。清康熙年间改隆兴寺。
①隋开皇六年(586)建,即今河北正定县城内隆兴寺。北宋开宝四年(971)改名龙兴寺。清康熙年间定名隆兴寺。
②在今浙江嵊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绍兴府一》:龙藏寺“在嵊县北四十五里。梁天监二年建,号龙宫院。唐浙东观察使李绅,少年寓此肆业,绅有碑存寺中,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赐今额”。
古寺名。在今河北省正定县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建,北宋开宝四年(971年)改名龙兴寺。清康熙年间改隆兴寺。
即殽塞。又作二崤、殽渑。在今河南陕县东南、渑池县西。即“崤渑”。
即孟津。在今河南孟县西南、孟津县东北。《尚书·禹贡》 孔颍达疏引杜预云: “武王渡之,近世以来呼为武济。”
明洪武三年 (1370) 置,为水驿,属广州府东莞县。在今广东东莞市东北铁岗村。
即今四川酉阳县土家族苗族自治东部之酉水,为沅江上源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酉阳宣抚司:三江在“司东北九十里。源出酉阳山,亦曰酉水,有三小溪流合焉。又合平茶水及楠溪,东注辰州大江”。
在今湖南宁乡县西。澬水的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宁乡县:干江“江有三峰,秀耸山下,二江一流入县界,一流入湘乡县界。春秋水皆归宁而江溢,冬夏则水归湘而江干,故名”。
隋大业初以清邑县改名,属武阳郡。治所即今山东莘县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为莘州治。贞观六年 (627) 属魏州。宋属大名府。元属东昌路。明属东昌府。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。1925年属东昌道。1928年
即“蒲类海”。
即今山西定襄县南南王乡。《清一统志·忻州》 “待阳村堡” 条下: 定襄县东南有南王村山寨。
在今河南许昌市西。《晋书·穆帝纪》: 东晋永和八年 (352),“安西将军谢尚帅姚襄与张遇战于许昌之诫桥,王师败绩”。即此。确址待考,疑在今河南省临颍、西华二县之间颍河上。东晋永和八年(352年)谢尚
秦置,属汉中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城固县东八里湑水河西岸。三国蜀汉改乐城县。西晋复名成固县。南朝宋改城固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陕西省城固县东汉江北岸。属汉中郡。南朝宋改名城固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