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山河
在今浙江杭州市南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10:“南自龙山浑水闸, 由朱桥自南水门入城,曰龙山河。”长十二里,置闸以限江潮,宋时滨江纲运,由此入城。后废。明时以河高江低,改闸为坝。元、明、清皆修浚之,今河道犹存。
在今浙江杭州市南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10:“南自龙山浑水闸, 由朱桥自南水门入城,曰龙山河。”长十二里,置闸以限江潮,宋时滨江纲运,由此入城。后废。明时以河高江低,改闸为坝。元、明、清皆修浚之,今河道犹存。
北魏置 (一说西魏置),属北益州。治所在秦兴县 (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州镇北白龙江西岸。一说即今青川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青川县东部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西魏置,治秦兴县(今四川青川县白水镇北、
①隋开皇九年(589)改吴州置,治所在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西南横山东)。以姑苏山得名。大业初复为吴州,寻又改为吴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为苏州,七年(624)徙治今苏州市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吴县、常熟市以
又名长沙港。在今广东汕尾市西北。《宋史·文天祥传》:元至元十五年(1278) 三月,天祥“进屯丽江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海丰县:“《图经》:县南百里有丽江,合龙津、蛟溪诸水,东流入海,名丽江浦,即
亦作乌丸山。当即今内蒙古区阿鲁科尔沁旗之北的大兴安岭山脉一段。据《后汉书·乌桓传》,乌桓是东胡的一部分。汉初匈奴冒顿灭东胡,余众保乌桓山,因以为号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上京道乌州:本乌丸之地,有乌丸川、乌
①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云州堡:白城在“堡东北百里。金世宗雍纳凉之所也,又章宗璟生于此”。②在今河北清苑县西南二十里白城乡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54:咸平六年(1003),定州副部署王
即今陕西洛川县东南黄龙山村。《清一统志·鄜州》: 黄龙堡 “在洛川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黄龙山。有城,周二里有奇。明初置鄜城巡司。后移于此。嘉靖十八年,又移韩城县紫金关于堡内。天启中置西延同知。本朝康熙二十
①即今广东阳东县东北那龙圩。清时有把总驻防。②亦作那隆墟。即今广西灵山县西南五十里那隆镇。清雍正《广东通志》卷18:钦州有那隆墟。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灵山县图:西南有那隆墟。
①北魏置,治所在武兴(今陕西略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略阳县地。西魏废帝三年(554)改为兴州。②南朝梁天监中置,治所在南晋寿郡(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关口)。北周废。北魏置,治武兴县(今陕西略阳县)。
北宋置,属和州乌江县。即今江苏江浦县西南三十里高旺村。古镇名。北宋置,即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西南高旺镇。属乌江县。
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治所在郿县 (今陕西眉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眉县地。三年 (620)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斜谷城(今陕西眉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眉县一带。三年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