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多山

龙多山

在今四川合川县西北,与潼南县分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9合州:龙多山“在赤水县北五里。有唐孙职方樵。《龙多山录》云:上有一道宫曰至道观,东有大池,即唐武后时放生池。又有天宝十四载韦藏锋祭山题名。中峰有鹫台院,东为佛慧院。院有万竹轩,竹径围尺,暑为之却扇。有东岩,广五十丈,多唐人刻字。又有灵山院,泉自岩出,潴为方池,大旱不竭。其山高明、窈深,变态万状。有驾鹤轩,下视涪水如带,烟云出没,山之伟观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合州:龙多山“在州西北百里,涪江经其下。山远且高,逶迤如龙蟠。《志》云:铜梁、龙多州境之大山也”。有唐咸通五年(864)“弥勒佛龛”、“千佛龛”石刻及唐、宋摩岩题记,其中北宋政和六年(1116)《知县程公政事记》碑,记载了王安石变法事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连窝镇

    即今河北东光县西南连镇。《清一统志·河间府》:连窝镇“在吴桥县西北四十里卫河东岸。西南去景州四十里,东北去东光县十八里,为三州县接界处”。古镇名。即今河北省吴桥县东北连镇乡。旧设连窝水驿。

  • 白豹城

    北宋元符二年(1099)置,属庆阳府。即今陕西吴旗县南白豹乡。《宋史·仁宗纪》:康定元年(1040)九月,“环庆路兵马副都总管任福破白豹城”。

  • 三水镇

    北宋置,属高要县。在今广东三水市西河口镇。明于此置三水县。1945年徙治西南墟(今三水市)。(1)在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中西部。面积66.9平方千米。人口3470,其中瑶族约1000。是县内瑶族最

  • 夏口

    ①即南口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二十五里南口镇。《北齐书·文宣纪》: 天保六年 (555),“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长城,自幽州北夏口至恒州九百余里”。即此。②又称沔口。为夏水 (汉水) 入长江之口。三国吴

  • 耿家庄

    即今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西南耿家堡子。乾隆 《钦定盛京通志》 卷51: “耿家庄卡路,在英峨边门内。”

  • 灵惠岩

    在今福建大田县东北一百余里。《方舆胜览》卷12南剑州:灵惠岩“在尤溪西百四十里。中有岩窦可入,若厅事者二所,可环坐千人”。《清一统志·永春州》 引《旧志》:“旧名佛窟岩,又名师姑岩,岩壁峭拔,去地千尺

  • 臭水场

    亦名安兴场。即今四川安县西南秀水镇。以臭水所经为名。清嘉庆 《安县志》 卷11: 安兴场“即臭水场,城西南五十里”。

  • 陈许

    唐方镇名。贞元三年(787)置,治所在许州(今河南许昌市)。辖许、陈(今河南淮阳县)二州。约当今河南长葛、太康以南,舞阳、沈丘以北,襄城以东,淮阳以西地。十年(794)改为忠武军。唐方镇名。贞元三年(

  • 欣乐驿

    在今广东惠州市城北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 欣乐驿 “在归善县城北一里,水马驿也。明洪武三年置,在县北三里下郭,万历二十五年改建于此”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置,在今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西北下角。清雍

  • 陵井关

    即今山西太原市西北西关口。《宋使 ·高继宣传》: 西夏元昊攻宋麟、府二州,“继宣帅兵营陵井,抵天门关”。《清一统志》 引 《太原府志》: “天门、陵井一道相连,互为首尾,山之东尽为天门,山之西尽为陵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