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坪镇

龙坪镇

①即今湖北武穴市东二十八里龙坪镇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
②本名龙坪场。1932年置镇,即今贵州遵义县(南白镇)东龙坪镇。


(1)在湖北省武穴市东部长江北岸。面积67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坪,人口 7380。镇以驻地名。1949年为广济县第四区。1951年为龙坪镇,1958年为龙坪公社,1982年为龙坪镇。1987年置龙坪街道办事处。2001年复置镇。龙坪为原广济县三大古镇之一。明成化、弘治年间已现繁盛,“编户三千七百有奇,土著累千金者不可胜数,而远方富商大贾,舟车辐辏,尘市浩穰”。为粮食、棉花、杉木的重要集散地。主产稻、棉花、油菜籽。有棉纺、机泵、电器、兽药等厂。孔武公路经此。(2)在湖北省保康县东部。面积202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坪,人口 1620。处山间坪坝,因西北山形蜿蜒似龙,山麓两潭似龙眼,名龙眼坪,简称龙坪。1949年属两峪区。1958年属两峪公社,1975年析置大水公社。1980年改名龙坪公社,1984置龙坪乡,1987年改镇。主产玉米,并产小麦、白木耳、香菇、生漆、核桃。中药材有天麻、黄连。有砖瓦、农机等厂。建有大水林场。南官公路经此。名胜有聚龙山、千家林等。(3)在广东省连州市中南部。面积164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坪,人口 1120。因驻地东靠龙坪寨,故名。1953年设龙坪乡,属连县一区。1958年设龙坪公社,1984年改区,1987年设镇。多石灰岩丘陵。主产稻、玉米,并产花生、大豆、柑橘、黄烟等。孔塘烟有名。有煤矿,并有凉果加工、煤球、水泥等厂。107国道经此。(4)在贵州省遵义县中部偏东、湘江西岸。面积125.6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坪街,人口 5000。1932年置中兴、龙坪、兴隆镇。1953年置龙坪、大新、兴隆等乡。1958年并置龙坪公社,1961年后分置。1992年以龙坪镇及大兴、双兴二乡并置龙坪镇。产稻、油菜籽、烟草、花生、生猪、辣椒。有农具、水泥、制砖、建筑、印刷、缝纫、食品加工等厂。为县中部主要集镇。206国道经此。(5)在贵州省罗甸县中部、老鸦坡北麓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87.4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坪村,人口 3240。古名拉窝,明初设罗斛哨。明代曾名白龙、龙平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)于此设罗斛州判。光绪七年(1881年)为罗斛厅治所。1913年后为罗甸县治所。1930年置镇。因其地势平旷,改今名。1951年设龙坪镇,1958年改建城关公社,1984年复置龙坪镇。1992年立亭、所也二乡并入。蔬菜成熟早,产量高,为省城贵阳蔬菜供应基地。产甘蔗、香蕉。有农业部黄果栽培试验场、水果研究所。有硅铁、造纸、制药、水泥、砖瓦等厂。册独、贵罗公路在此交会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仁义河

    在今山西灵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灵石县:仁义河“在县南四十里。源出沁源县境。经尖阳山,民引渠以灌田,至仁义驿西南二十里而入于汾”。

  • 睡心山

    本名羊岵山。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南。清光绪 《汉阳县志》 卷1: 羊岵山 “山上有巨石,刻‘睡心山’ 三大字。旁一石刻 ‘秦子成嗜湖山,生于斯,读于斯,游历十年,而复老于斯,自制 《睡心山房集》,因以

  • 乌龙泉

    在今湖北武昌县南十七里乌龙泉镇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》 引《江夏县志》:乌龙泉“峰回路转处,巨石夹道,或立或伏,其水夏凉冬温,甘甚”。集镇名。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中部。属乌龙泉街道办事处。人口1.7万。

  • 三门仓

    又称盐仓。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五里黄河北岸下仓村附近,今已沦入水库中。唐开元二十二年(734)转运使裴耀卿因三门峡险阻,常有覆舟之患,遂在三门峡北岸山崖上,凿开陆道十八里,在峡西置三门仓,以为水陆转运时

  • 高店子营

    一名高店堡。明置,属碾伯千户所。在今青海乐都县西高店乡。明 《西宁卫志》 卷2: 城东九十里有高店堡。清康熙 《碾伯所志》: “所治西南境,七里堡、深沟堡、高店堡。”

  • 真宁堡

    亦作真景堡。明置,属永昌卫。在今甘肃永昌县东二十里东寨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永昌卫 “乐善堡” 条下: “又真宁堡在卫东二十里。真宁驿亦置于此。”

  • 赵河

    ①在今浙江奉化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奉化县: 赵河 “在县北二十五里。唐元和十二年令赵察开置,引溪流溉田八百余顷”。②唐河上源。在今河南方城县西、社旗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一》: 赵河 “源出裕

  • 阳和口

    在今山西阳高县西北二十里守口堡村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“阳和口在阳高县西北十五里, 东西十五步,墙高一丈八尺, 亦名前口。”即今山西省阳高县西北守口堡。明正统十四年(1449年),也先入犯,朱冕与

  • 七顷山

   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境。《元和志》卷32卫山县:七顷山“一名落目山,此路山岩峻阻,平地唯有七顷,因呼为七顷山”。隋翼针县城在山下,称七顷城。

  • 武丘

    即丘头。在今河南沈丘县东南四十里颍水北岸。《晋书·海西公纪》: 桓温帅师伐前燕,太和五年 (370) 四月,“桓温部将竺瑶破 (袁) 瑾于武丘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沈丘县东南。本名丘头,三国魏末司马懿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