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鼓山

鼓山

①即滏口。在今河北武安县南二十八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56滏阳县引 《宋永初古今山川记》 云:鼓山有石鼓形二所,南北相当。俗语云,南鼓北鼓相去十五。《冀州图》 云: 邺城西有石鼓,鼓自鸣即有兵”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魏尹临漳县有鼓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太清元年 (547),“虚葬齐献武王 (高欢) 于漳水之西,潜凿成安鼓山石窟佛寺为穴,纳其柩而塞之”。明嘉靖 《武安县志》 卷1: 鼓山 “在县南三十里。一名滏山”。

②一名鼓堆、古堆。在今山西新绛县西北二十二里古堆村附近。《资治通鉴》: 隋义宁元年 (617) 八月,李渊率兵 “宿鼓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绛州一》 引《绛州志》: “鼓山即鼓堆,周四里,高五丈,穹窿而圆,状如覆釜。人马践履有声,故名。”

③在今福建古田县东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古田县: 鼓山 “在县东百里。其西有旗山。又有马山,在旗、鼓之间”。

④即今福建福州市东南鼓山。延袤三十里,风景秀丽,为登览胜地。主峰屴崱峰,海拔969米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10福州山川: 鼓山 “在闽县,有石状如鼓,故名。或云,每雷雨作,中若鼓声”。山腰涌泉寺,建于五代梁开平二年 (908),为我国东南佛教名刹,寺内存有贝叶经及明清两朝善本佛经九千部两万余册。山上自宋至清摩崖题刻一百八十余处,是福建古代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点,有 “福州碑林” 之誉。


(1)古山名。又名古堆或鼓堆。在今山西省新绛县西北。因其穹窿而圆,状如覆釜,人马践覆有声,故名。《大唐创业起居注》:隋义宁元年(617年),李渊“宿于绛郡西北之鼓山”,即此。(2)今山名。(1)又称滏山。在河北省西南部、邯郸市峄峄矿区内。山体南北向,由石灰岩构成。主峰老石台,海拔846米。山南麓有南响堂山石窟,山腰有北响堂山石窟。(2)在福建省福州市东郊、闽江北岸。因山顶有巨石如鼓得名。别名石鼓。有屴崱、白云、鼓子诸峰,最高峰屴崱峰,俗称绝顶峰,海拔969米。是观日出之佳处。山体以花岗岩为主。《方舆胜览》福州山川:鼓山“在闽县。有石状如鼓,故名。或云每雷雨作,中若鼓声”。山腰涌泉寺,建于五代梁开平二年(908年),为东南佛教名刹。寺内存有贝叶经及明清两代善本佛经九千部两万余册。山上自宋至清摩崖题刻一百八十余处,是福建古代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方,有“福州碑林”之誉。寺西有白云诸洞、鼓山十八景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麖山

    在今广东南海市北,东距广州市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南海县: 黄麖山 “在府西五十里,其东南有二岩,后有石室通明,可容数十人。元末居民尝避寇于此”。

  • 北山村

    在今广东惠来县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惠来县:“南有神泉巡检司,本名北山,治县西北山村,后迁神泉村,更名。”在今广东省惠来县西南。明洪武初于此置巡检司。

  • 河渡关

    在今贵州遵义县东南,下临乌江。《明史·童元镇传》: 万历二十八年 (1600) 讨杨应龙叛乱,“前哨参将谢崇爵乘势督泗城及水西兵再拔河渡关”。官军惨败。在今贵州省遵义县东南。下临乌江,为通贵阳要隘。明

  • 仙居山

    ①即灵隐山。在今浙江杭州市西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8:武林山“又名曰灵隐山,曰灵苑,曰仙居。山上有五峰”。②在今浙江泰顺县东。明嘉靖《温州府志》卷2泰顺县:仙居山“去县东十里”。③在今江西黎川县西北。《

  • 秀山镇

    北宋置,属贵池县。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八十里。以近秀山而名。(1)古镇名。宋置,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西南。(2)今镇名。在云南省通海县中部偏东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.5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以在秀

  • 南安千户所

    在今江西大余县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南安府: 南安守御千户所 “在府治西。洪武二十四年建”。

  • 遥墙镇

    金置,属历城县。即今山东济南市东北五十里遥墙镇。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东北部、黄河东岸。面积91.3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遥墙村,人口5000。原称高固君,传唐朝后期曹兵进攻到此,大风骤起

  • 同波堡

    北宋置,属廓州。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黄河北岸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廓州:同波堡“东至廓州巡检界二十里,西至肤公城界一十五里,南至黄河不及里,北至肤公城一十五里”。后废。

  • 三辅

    西汉时于京畿之地所设京兆尹、左冯翊、右扶风的合称。治所皆在长安城中。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。后世政区划分虽时有变动,但直到唐代,习惯上仍称这一地区为“三辅”。西汉景帝二年(前155年)分内史为左、右内史,

  • 沙堰

    一作砂堰。在今江苏连云港市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海州:“沙堰在州城东北。宋绍兴三十一年,金人围海州,魏胜拒之于北关,金人从间道渡河趋关后,胜领兵入城,金人欲越沙堰,圜城为营,胜据堰拒之,金人败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