鼋头山
在今江苏吴县西南,洞庭山之支岭。南宋范成大 《吴郡志》 卷15: “鼋头山,一名鼋山。在洞庭山之东麓,有石闯出如鼋首,相传以名。一山皆青石,温润光莹,扣之琅琅有金玉声。浙西碑石与压砌缘池,皆取此石而出。” 又引韦应物 《鼋头山神女歌》云: “鼋头之山,直上洞庭连青天。” 明洪武 《苏州府志》 卷2: 鼋头山 “山中产青石,徽宗朝采贡,故东南有花石纲”。
古山名。又称鼋山。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太湖中西洞庭山东麓。唐韦应物有《鼋头山神女歌》。
在今江苏吴县西南,洞庭山之支岭。南宋范成大 《吴郡志》 卷15: “鼋头山,一名鼋山。在洞庭山之东麓,有石闯出如鼋首,相传以名。一山皆青石,温润光莹,扣之琅琅有金玉声。浙西碑石与压砌缘池,皆取此石而出。” 又引韦应物 《鼋头山神女歌》云: “鼋头之山,直上洞庭连青天。” 明洪武 《苏州府志》 卷2: 鼋头山 “山中产青石,徽宗朝采贡,故东南有花石纲”。
古山名。又称鼋山。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太湖中西洞庭山东麓。唐韦应物有《鼋头山神女歌》。
亦名汀流河镇。即今河北乐亭县西北二十五里汀流河镇。《清一统志·永平府二》: 淀流河集 “即古新安镇”。
治所即今江苏沭阳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22海州沭阳县: “大业十三年土人臧君相反于沭阳县,置沭州。唐武德四年复为沭阳县。”
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岸支流库鲁河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22:库鲁河“出库噜窝集,合两源受北来一水,东南流七百余里,径万达山西麓,东南入混同江”。
即今江西上高县西南田心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4:上高县西有田心。
亦作妙噶山站。清乾隆二十七年 (1762)置,为吉林将军境内北路驿站之一。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北迎兰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57: “妙噶山站,南至三姓城五里。”
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旧芙蓉驿置,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南。明初置,在今广东省英德市西南。
在今山西朔州市城内东街。创建于唐麟德二年 (665)。辽时曾作为林太师衙署,亦称林衙院。辽统和年间改名林衙寺。金天德二年 (1150) 题额“崇福禅寺”,清乾隆间改今名。现存山门及天王、弥陀、观音、地
在今四川巴中市城南二里南龛山上。分布在云屏石、山屏石、佛爷湾一带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宁府》: 南龛山 “在巴州南二里”。现有窟龛一百三十三个,造像二千一百余躯。佛爷湾又名神仙坡,是南龛造像的主要集中区,主
在今云南安宁市西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安宁州:呀山“在州西北五里。州之主山也。山有煎盐水”。
亦作屈烈儿河、屈烈河。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之归流河。为洮儿河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8大宁卫: 屈烈儿河 “永乐十二年大驾北征,以兀良哈附阿鲁台为边患,移军击之,大败之于屈烈儿河东北深谷中,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