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龙城
一名和龙城。又称龙城、龙都。即今辽宁朝阳市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 ·慕容皝传》: 东晋咸康七年(341),“皝以柳城之北、龙城之南,福德之地也,使阳裕等筑龙城”。即此。咸康八年 (342) 自棘城迁都于此。前燕建国迁都蓟后,于此建留后。隆安元年 (397) 后燕慕容宝复以此为都。义熙五年(409) 冯跋于此建立北燕,号黄龙国。北魏太延二年(436) 攻克此城后,改置营州。
即“龙城(2)”。
一名和龙城。又称龙城、龙都。即今辽宁朝阳市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 ·慕容皝传》: 东晋咸康七年(341),“皝以柳城之北、龙城之南,福德之地也,使阳裕等筑龙城”。即此。咸康八年 (342) 自棘城迁都于此。前燕建国迁都蓟后,于此建留后。隆安元年 (397) 后燕慕容宝复以此为都。义熙五年(409) 冯跋于此建立北燕,号黄龙国。北魏太延二年(436) 攻克此城后,改置营州。
即“龙城(2)”。
①东汉永和元年(136)置,属桂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旧市。三国吴改为阳安县。②东汉兴平二年(195)分诸暨县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在今浙江东阳市东二十七里金家村附近。三国吴更名吴宁县。古县名。东汉
三国蜀汉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都江堰市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: 建兴十四年 (236),“夏四月,后主至湔,登观坂,看汶江之流,旬日返还成都”。裴松之注: “湔,县名也,属蜀郡。” 后废。
在今河南偃师市南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:“陶唐既衰,其后有刘累,学扰龙于豢龙氏,以事孔甲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刘累故城在洛州缑氏县南五十五里,乃刘累之故地也。”
东汉改胡孰侯国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江宁县东南湖熟镇。三国吴改为典农都尉。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复为县。南朝陈太建十年 (578) 改属建兴郡。隋废。古县名。东汉以胡孰侯国改名,治今江苏省南京
在今山东昌邑市西南二十里王耨。《清一统志·莱州府二》:王耨店“旧设递运所, 久革”。
清置,属怀远营。在今四川冕宁县南漫水湾镇 (松林)。设把总分防。
在今四川芦山县西铜头场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7雅州:开明王城“在卢山县西七里。上有王庙。《旧经》云:开明王所筑”。今有遗迹。
即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南五十七里江头司乡。清乾隆六年(1741)置江头巡司于此。
在今黑龙江省伊春市北。为汤旺河上游支流。源出小兴安岭。清齐召南《水道提纲》卷25:“吞河源出吞你窝集之南。有两池,南池曰吞鄂模,周三十里,南流曲曲二百里,会东北来之乌模鲁河。”
即陈仓山。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四十里鸡峰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宝鸡县有宝鸡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