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鹤山
①本名黄鹄山,俗名鸿鹤山。在今江苏镇江市南三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89润州丹徒县: 黄鹤山,“宋高祖丹徒人,潜龙时,常游竹林寺,每息于此山,常有黄鹤飞舞,轩名黄鹤山,后改竹林寺为鹤林寺”。
②一名黄鹄山。即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蛇山。唐李白 《望黄鹤山》 诗云: “东望黄鹤山,雄雄半空出。” 即此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48黄鹤山: “ 《江夏图经》 云: 旧传云,昔有仙人控黄鹤于此山。故以为名。”
即“蛇山(1)”。
①本名黄鹄山,俗名鸿鹤山。在今江苏镇江市南三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89润州丹徒县: 黄鹤山,“宋高祖丹徒人,潜龙时,常游竹林寺,每息于此山,常有黄鹤飞舞,轩名黄鹤山,后改竹林寺为鹤林寺”。
②一名黄鹄山。即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蛇山。唐李白 《望黄鹤山》 诗云: “东望黄鹤山,雄雄半空出。” 即此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48黄鹤山: “ 《江夏图经》 云: 旧传云,昔有仙人控黄鹤于此山。故以为名。”
即“蛇山(1)”。
唐贞观二十三年 (649) 置,治所在今云南双柏县境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双柏县地。天宝后废。
北宋置,在今甘肃武都县东南立亭村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3阶州福津县有“利亭”镇。古镇名。即今甘肃省文县东北栗亭。北宋属福津县,后废。清复置,属阶州。
元初置,治所在今云南宜良县东。至元二十二年(1285)废。古县名。元初升大池千户置,治今云南省宜良县东。属中庆路。至元十三年(1276年)属宜良州。至元二十二年废。
在今广西玉林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郁林州:两道岭“在州南十里。山峰尖丽,博、陆两县于此分道”。
明置,属辽海卫。即今辽宁开原市西庆云堡镇。嘉靖三年(1524)由古城堡迁达达马市于此。
在今陕西勉县西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郃传》:“刘备屯阳平,郃屯广石。”即此。
西晋置,属襄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东南五十里。南朝宋大明元年(457)属华山郡。西魏废。古县名。西晋武帝平吴后置,治今湖北省南漳县东南。属襄阳郡。西魏废入重阳县。
即今云南景洪市东基诺洛克。清雍正十年(1732)于此置攸乐土目。
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北三灶镇。清光绪《南汇县志》卷1:三灶镇在“邑西北十二里。向呼为周家庙,以先有庙而后成市也”。(1)在上海市南汇区中部。面积21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灶,人口15
宋至清代均在西藏阿里境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阿里诸城:毕底城“在喇萨西南三千八百余里”。今名司丕提。清道光二十六年(1846)英国侵占克什米尔,拉达克、毕底随同转入英国势力之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