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连县
唐开元二十四年 (736) 置,属汀州。治所在黄连镇 (今福建宁化县东五里)。天宝元年(742) 改名宁化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02汀州: 宁化县“武德初为黄连,以地有黄连洞以为名”。
古县名。唐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置,治黄连镇(今福建宁化县东),属汀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宁化县。《太平寰宇记》汀州:宁化县“武德初为黄连,以地有黄连洞,因以为名”。
唐开元二十四年 (736) 置,属汀州。治所在黄连镇 (今福建宁化县东五里)。天宝元年(742) 改名宁化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02汀州: 宁化县“武德初为黄连,以地有黄连洞以为名”。
古县名。唐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置,治黄连镇(今福建宁化县东),属汀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宁化县。《太平寰宇记》汀州:宁化县“武德初为黄连,以地有黄连洞,因以为名”。
隋大业七年 (611)置,属明阳郡。治所在今贵州凤冈县北。唐初属夷州,贞观十一年 (637)移治今凤冈县东北。永徽后废。古县名。隋大业七年(611年)置,治今贵州省凤冈县北。属明阳郡。唐贞观十一年(6
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分河北路置,治所在真定府 (今河北正定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白洋淀向南,子牙河,滏阳河及京广铁路以西,太行山以东,河北阜平、唐县以南,河南旧黄河以北地区。金时东部、西南部略有
即今四川峨眉山市南之峨眉河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6嘉定府: 符文水 “出峨眉山。有二水,北则白水,南则黑水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峨眉县: 符文水“在县西三十里。出峨眉山洞中,北则白水,南则黑水,过双
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南扶州置,治所在信义县 (今广东信宜县西南镇隆镇)。《寰宇记》 卷163窦州: “以罗窦洞为名。” 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怀德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窦州。辖境相当
又名神沙山、沙角山。即今甘肃敦煌市南十里鸣沙山。《元和志》 卷40: 鸣沙山 “其山积沙为之,峰峦危峭,逾于山石。四面皆为沙垅,背有如刀刃,人登之即鸣,随足颓落,经宿风吹,辄复如旧。有一泉水,名曰沙井
清置,属右江镇。在西林县(今广西田林县西安定镇)。有都司驻此。后废。
五代汉乾祐元年(948)改广晋府置,治所在元城、大名二县(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)。北宋庆历二年(1042)建为北京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、魏县、成安、广平、威县、临西、馆陶和山东临清、夏津、冠县、莘县
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西郊景董山上。清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废。
一名越支社。在今河北丰南市东南三十里。盛产盐。清于此置盐场,并设盐大使。《清一统志·遵化州二》: 越支盐场 “东接济民,西北至斗沽,接宝坻县芦台场,广袤二百四十里”。民国初并入芦台场。
即春秋宋杨梁邑。在今河南商丘东南三十里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睢阳县:“有阳梁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