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葛峡
①指今四川重庆市东北二十里之铜锣峡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径阳关……又东径黄葛峡,山高险,全无人居。” 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 黄葛峡,“ 《旧志》: 涂山足有古黄葛树,下有黄葛渡,即黄葛峡也”。道光 《重庆府志》 以为即长寿县东之黄草峡。
②即黄草峡。在今四川涪陵市西长江岸。清杨伦 《杜诗镜铨》 卷13 《黄草》 注引 《益州记》: “涪州黄葛峡有相思崖,今名黄草峡。山草多黄,故名。”
①指今四川重庆市东北二十里之铜锣峡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径阳关……又东径黄葛峡,山高险,全无人居。” 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 黄葛峡,“ 《旧志》: 涂山足有古黄葛树,下有黄葛渡,即黄葛峡也”。道光 《重庆府志》 以为即长寿县东之黄草峡。
②即黄草峡。在今四川涪陵市西长江岸。清杨伦 《杜诗镜铨》 卷13 《黄草》 注引 《益州记》: “涪州黄葛峡有相思崖,今名黄草峡。山草多黄,故名。”
唐西曹国都。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伊什特汉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西曹 “治瑟底痕城”。
明置,为右江水驿。在今广西隆安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隆安县:那造水驿,“《志》云:旧在府西九十里,后徙于县城西北隅,嘉靖四十五年革”。
在今吉林长春市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长春府:“东南十里堡达双阳。”
西魏置,为戟城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。后改置横山县。古县名。西魏置,治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。为戟城郡治。后改名横山县。
唐贞观二十三年 (649) 改宁人县置,属容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容县东北六十里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 废入普宁县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以宁人县改名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东北。属容州。北宋
在今云南凤庆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顺宁府:矣堵寨“在府西南。万历二十八年,矣堵十三寨莽亢等复叛,官军讨平之,顺宁云州复”。
①秦汉时将战国楚地分为西楚、东楚、南楚,合称为三楚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夫自淮北沛、陈、汝南、南郡,此西楚也。……彭城以东,东海、吴、广陵,此东楚也。……衡山、九江、豫章、长沙,是南楚也。”相当今长
①指西汉东郡 (治濮阳县,今河南濮阳市西南)、魏郡 (治邺县,今河北临漳县西南)、平原郡 (治平原县,今山东平原县南) 界内黄河两岸石堤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 “孝文时,河决酸枣,东溃金堤,于是东郡大兴
1935年1月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由柞水县析置,治红岩寺(今陕西柞水县东红岩寺)。同年7月红军北上抗日,县制撤销。旧县名。(1)鄂豫皖苏区设。1929年由安徽省金寨县南部及霍山县西部燕子河一带析置。193
即峡山。在今广东清远市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57广州清远县: 中宿峡“在县东(北)三十五里。谭子和修海峤志云,二月、五月、八月有潮,上二禺峡逐波返五羊, 一宿而至,故曰中宿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