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溪
①在今浙江云和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云和县: 黄溪 “在县南。自娄狗山下流经县东三里象山之麓,又东南汇于白龙山之浮云溪”。
②在今湖南永州市东七十里。唐柳宗元 《游黄溪记》 曰: “环永之治百里,北至于浯溪,西至于湘之源,南至于泷泉,东至于黄溪东屯,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,黄溪最善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一》 引《府志》: 黄溪 “源出阳明山,流径福田山东,又北至祁阳县,合白江水入湘”。
①在今浙江云和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云和县: 黄溪 “在县南。自娄狗山下流经县东三里象山之麓,又东南汇于白龙山之浮云溪”。
②在今湖南永州市东七十里。唐柳宗元 《游黄溪记》 曰: “环永之治百里,北至于浯溪,西至于湘之源,南至于泷泉,东至于黄溪东屯,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,黄溪最善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一》 引《府志》: 黄溪 “源出阳明山,流径福田山东,又北至祁阳县,合白江水入湘”。
又名兴农镇、小站。即今天津市东南小站镇。清光绪 《畿辅通志》 卷93: 光绪元年 (1875),李鸿章令淮军于此屯垦,凿川引水,“由咸水沽西面海河口接挑引河一道,导流南下二十里,至新设镇曰新农镇”。二
明置,属迁安县。为长城关口之一。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北冷口村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迁安县: 河流口关 “冷口东第一关口也。嘉靖三十六年蒙古把都儿入犯,陷河流口,寻去。即此”。
西汉高帝四年 (前203) 封张耳为赵王,都襄国县 (今河北邢台市),领有秦邯郸、巨鹿、常山三郡。九年 (前 198) 废张氏,徙代王刘如意为赵王,都邯郸县 (今河北邯郸市西南),兼有秦云中、雁门、代
①又名新生矶、姜家洲。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三十里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 南宋景定元年(1260) 一月,“蒙古张杰、阎旺作浮桥于新生洲”。即此。②在今湖南岳阳市西。宋范致明 《岳阳风土记》:“丁晋公南迁还岳
①在今海南省琼海市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69琼州乐会县有阴阳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乐会县:阴阳山在“县东北一里。山形奇偶相生,因名”。②在今贵州开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金筑安抚司:阴阳山在“(
西汉置,属高密国。治所在今山东安丘市东北。东汉省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安丘市东北。属北海郡。东汉废。
在今安徽寿县西南淮河南岸。《陈书·宣帝纪》:南朝陈太建五年(573)十月,“丁未,齐兵万人至颍口,樊毅击走之。辛亥,齐遣兵援苍陵,又破之”。即此。
在今安徽东至县西北长江东岸吉阳。《新五代史·吴世家·杨行密传》:唐天复三年(903),田頵以宣州叛,行密召李神福以讨頵,頵遣其将王壇逆之。“行至吉阳矶,頵执神福子承鼎以招之,神福叱左右射之,遂败壇兵于
和硕特西右翼中旗的俗称。在今青海格尔木市南。
①在今四川若尔盖县境,一说在今松潘县西北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贞观九年 (635),“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行至阔水,见赤辞无备,袭之,获牛羊数千头。于是群羌怨怒,屯野狐峡,道彦不得进; 赤辞击之,道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