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黄洲桥

黄洲桥

在今江西崇仁县城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抚州府崇仁县: 黄洲桥 “在县治东南。宋嘉祐中,建浮梁,名正政桥,后易曰巨济。淳祐中,改创石桥,计九墩,长数十丈。咸淳间,文天祥改名曰黄洲桥。自元及明朝屡经葺治,为郡西往来之通道”。


在江西省崇仁县。崇仁河横贯县中,将县城一分为二,黄洲桥又将两半连结起来。唐时,“于河上编竹为杠,鱼贯而渡,水溢则漂坏,水疲时复葺理用”。北宋嘉祐年间改为浮桥,南宋淳祐八年(1248年)开始修建石桥,历15年竣工,旋毁于火;咸淳六年(1270年)重建,并在桥面上建屋40余楹,桥两端设门启闭。文天祥题写“黄洲桥”三字。元、明两代,屡坏屡修,并以捐资的豪绅名改称德平桥、天启桥。清道光二十年(1840年),石桥几乎毁坏殆尽,遂代之以浮桥。富绅谢廷恩捐资重修,并借鉴临川文昌桥的经验,清河基,将桥墩建在岩石上,又采用当时的先进建筑技术,加以改进。“自墩脚砌至梁眼有14层,出水小花墩繇梁眼,上至边石,以24层为率……墩前加金钢雁翅一座,以杀水势”。桥长139米,十分牢固。民国时期,一度改名中正桥。1965年扩建为八墩九孔的钢筋水泥大桥,桥面加宽至10米,两边增辟人行道,并装置了桥栏和吊灯。1969年特大洪水冲损桥墩,后又修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化林县

    1912年于化林坪置,属康安道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东南兴隆镇东化林。1914年废入泸定县。

  • 析木城

    即今辽宁海城市东南析木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海州卫: 析木城在 “卫东南四十里”。

  • 淅川厅

    清道光十二年 (1832) 改淅川县置,属南阳府。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老城。1913年改为淅川县。1961年移治今淅川县 (城关镇)。清道光十二年(1832年)升淅川县置,治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老城,

  • 大天马山

    亦名天马山。在今广西阳朔县西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桂林府一》:天马山“其形如马。前有二小山,状如执御者”。

  • 毕埒根窝集

   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土姆宁河上游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 “阿库密窝集”条下:“毕埒根窝集,在(宁古塔)城东二千六百五十九里。”土姆宁河源于此。

  • 贡泽县

    北魏置,属梁宁郡。治所在今甘肃酒泉地区。西魏废。

  • 雅雅尔河

    即今新疆阿克陶、 疏附、 疏勒、 岳普湖等县境之岳普湖河。《清一统志·喀什噶尔》: 雅雅尔河 “在特尔墨楚克河南二十里。 源发葱岭, 东流,经塔什巴里克城南,又东北流,经喀什噶尔城南,

  • 下辨道

    西汉改下辨县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成县西抛沙镇一带。东汉复名下辨县。见“下辨县”。

  • 天门台

    在今湖南桃江县城关桃谷山附近,北瞰资水,西望桃花江。相传为屈原作《天问》处。昔有天问阁,据传建于唐贞观年间,毁于清道光年间。今存天问阁遗址碑。北侧山下有巨石临江,称天问石,亦称屈子钓鱼台。

  • 吉林副都统

    清康熙十年(1671)置,属宁古塔将军(后改吉林将军)。治所在吉林城(今吉林省吉林市)。三十一年裁。雍正三年(1725)复置。辖境相当今吉林松花江中下游及鸭绿江以北,辽宁省西丰、桓仁等县地。宣统元年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