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冈山
①在今江西宜丰县西北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卷36瑞州府: 黄冈山 “在新昌县西八十里。山势磅礴耸秀,为新昌诸山之祖”。山东南有洞,险要异常。
②在今湖南临湘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岳州府临湘县: “黄冈山在县东三十里。峰峦耸拔,林木葱蒨。”
③在今湖北黄州市东。《清一统志 · 黄州府一》: 黄冈山 “即苏轼 《赤壁赋》 所云黄泥之坂也”。
④在今广东惠来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来县: 黄冈山在 “县东六十里。山势巉峻,有峰隆然,雄峙海表”。宋杨万里有 《登黄冈望海》 诗。
①在今江西宜丰县西北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卷36瑞州府: 黄冈山 “在新昌县西八十里。山势磅礴耸秀,为新昌诸山之祖”。山东南有洞,险要异常。
②在今湖南临湘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岳州府临湘县: “黄冈山在县东三十里。峰峦耸拔,林木葱蒨。”
③在今湖北黄州市东。《清一统志 · 黄州府一》: 黄冈山 “即苏轼 《赤壁赋》 所云黄泥之坂也”。
④在今广东惠来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来县: 黄冈山在 “县东六十里。山势巉峻,有峰隆然,雄峙海表”。宋杨万里有 《登黄冈望海》 诗。
即今山东宁津县东北二十五里仲伍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谓即宋中安镇。
明洪武九年(1376)置,属应天府。治所在浦子口(今江苏南京市西北浦口镇)。二十四年(1391)迁治旷口山之阳(今江苏江浦县)。清属江宁府。民国初属江苏金陵道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古旧县名。明洪武九
元代西藏地名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·宣政院》 载: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其属附见有迷儿军万户。藏文史籍 《汉藏史集》 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,迷儿军 (止贡) 为乌思地区 (前藏) 六个
在今陕西乾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四年(783),朱泚围德宗于奉天(今陕西乾县),关播、浑瑊“营于城东北鸡子堆,与城中犄角相应”。即此。在今陕西省乾县东北。唐建中四年(783年)朱泚围德宗于奉天(
即今江苏句容县南四十里天王镇。明弘治《句容县志》卷1:“天王寺,县南五十里。”清光绪《江宁府志》卷1《句容县图说》:“天王寺镇距城南二十里,为总控南、东、西三面来路之险要。绿营汛守。”
古名忽汗河、忽儿海河。亦名瑚尔哈河。即今黑龙江省东南部之牡丹江,为松花江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 瑚尔哈河 “按旧本 《通志》以此河为呼尔哈江”。
①三国吴置,属临贺郡。治所在今广西贺县东北桂岭镇。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为兴安县。②西晋置,属邵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武冈县东北百余里。南朝陈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南梁州。寻废。③北魏
即它漏河。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境之洮儿河。
在今山东青州市西南。《水经·淄水注》:“阳水又东北流,石井水注之。水出南山。山顶洞开,望若门焉,俗谓是山为劈头山。其水北流注井,井际广城东侧,三面积石,高深一匹有余,长津激浪,瀑布而下,澎赑之音,惊川
又作苦夷。即元骨嵬。分布在今俄罗斯萨哈林岛 (库页岛) 上的民族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116:“苦兀在奴尔干海东,……其邻有吉里迷。” 明于岛上设囊哈儿、兀烈河、波罗河等卫,归属于奴儿干都司。清代称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