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西周封国,嬴姓。在今河南潢川县西北十二里隆古集附近。《左传》: 桓公八年 (前704) 夏,“楚子合诸侯于沈鹿, 黄、 随不会, 使章让黄”。又,僖公十二年 (前648),“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,不共楚职,曰: ‘自郢及我九百里,焉能害我?’夏,楚灭黄”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“柴水又东径黄城西,故弋阳县也。” 今故城遗址尚存。

②春秋时齐邑。《春秋》: 桓公十七年 (前695),“公会齐侯、纪侯盟于黄”。又,宣公八年 (前601),“公子遂如齐,至黄乃复”。可见,此黄为由鲁至齐所经之地。《水经·瓠子河注》: 昌国县有黄山、黄阜。或即 《春秋》 黄之故地。其地当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城东北。

③春秋宋邑。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六十二里孔梁寺村。《左传》: 隐公元年 (前722),“惠公之季年,败宋师于黄”。杜注: “黄,宋邑。陈留外黄县东有黄城。” 战国时为魏邑。

④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汤阴县东北故城村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赵肃侯十七年 (前333),“围魏黄,不克”。即此。


(1)古国名。西周封国。嬴姓。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北隆古集附近。春秋时灭于楚。《左传》桓公八年(前704年):“楚子合诸侯于沈鹿。黄、随不会。使薳章让黄。”即此。(2)古邑名。(1)又作外黄。春秋战国宋邑。在今河南省民权县西北。以黄沟得名。《左传》隐公元年(前722年):“惠公之季年,败宋师于黄。”即此。秦置外黄县。参见“外黄”。(2)在今山东省冠县南。春秋时属齐。《春秋》桓公十七年(前695年):“公会齐侯、纪侯盟于黄。”即此。(3)即“小黄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拉法河

    在今吉林蛟河市北,为蛟河支流。源出市西北之老爷岭,西南流会蛟河,注入松花江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 卷3: 松花江 “东北流经大小半拉窝集,拉发河挟众水自右岸来注之”。

  • 豪界墟

    在今广西贺县东北开山乡。清光绪 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贺县图: 东北有豪界墟。

  • 傅家庄堡

    即傅家庄台。今辽宁台安县西南富家镇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二》: 高平堡 “在广宁县东南九十里。又平洋桥、傅家庄堡,俱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”。

  • 古红螺山寨

    即今辽宁葫芦岛市东北红螺岘镇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二》:古虹螺山寨“在府治西五十里。……土人相传疑渤海时建。《通志》:其遗墟周二里三百三十四步,有门三,今圯”。

  • 杜文秀帅府

    在今云南大理市(下关)北二十六里,大理旧城南门内正街。清咸丰六年(1856)杜文秀起义军攻占古城大理,推举杜文秀为“总统兵马大元帅”,建立大理政权,改原来的大理提督府衙为帅府, 在周围新筑土城, 称为

  • 伏牛市

    即今江西南城县四十里洑牛。地当伏牛山下。明、清时曾设巡司驻此。

  • 祋祤县

    西汉景帝二年 (前155) 置,属内史。治所即今陕西耀县东一里河东堡。武帝后属左冯翊。东汉初废。永元九年 (97) 复置,三国魏又废。古县名。西汉景帝二年(前155年)置,治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东。属

  • 古城子

    ①即今辽宁沈阳市东南古城子乡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承德县图:东南有古城。②在今甘肃张掖市东四十里。明于此置仁寿驿。

  • 皇史宬

    又名表章库。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南池子南端东侧。明嘉靖十三年 (1534) 建。明刘若愚 《明故宫》: “永泰门再南、街东则皇史宬,珍藏太祖以来御笔实录、要紧典籍、石室金匮之书,此其处也。” 为明、清两代

  • 天雄寺

    在辽上京皇城东南隅,今内蒙古巴林左旗(林东镇)南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上京临潢府:“于内城东南隅建天雄寺,奉安烈考宣简皇帝遗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