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胎山
即今浙江嵊县西北隅城隍山北支。《清一统志 ·绍兴府一》 “剡山” 条下: “其南二里为之鹿胎山,县治跨其麓,宋朱子登眺其上。题曰 ‘溪山第一’。”
即今浙江嵊县西北隅城隍山北支。《清一统志 ·绍兴府一》 “剡山” 条下: “其南二里为之鹿胎山,县治跨其麓,宋朱子登眺其上。题曰 ‘溪山第一’。”
即大阳关。一作太阳津。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。《后汉书·邓禹传》:建武元年(25),邓禹围安邑,“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人,度大阳,欲攻禹”。即此。古黄河津渡。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。古称茅津,汉后
在今江西会昌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一》: 雁门峡 “在会昌县南一百二十里,羊角江所经。夹江两岸皆山,中列三石,江水分为三道,亦号三门峡,舟行甚险”。
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、苏门答腊岛等处。南宋周去非《岭外代答》卷2:“阇婆国又名蒲家龙,在海东南。势下,故曰下岸。”赵汝适《诸蕃志》卷下:“俗分诸国为上下岸,以真腊、占城为上岸,大食、三佛齐、阇婆为下岸
在今北京市海淀区东北十六里。初名西百望,因位于百望山之西而名。清初百望山改名望儿山,西百望随之改名西北旺。
在今安徽利辛县东北三十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寿州蒙城县:蒙城县“北魏置蒙县……东魏置蒙郡。后齐废郡。寻复为郡治。隋初郡废,复并县入涡阳。俗谓之旧城”。
①在今山西昔阳县东八十里,与河北赞皇县交界处。《北齐书· 李密传》: “尔朱兆至广阿,高祖令密募殷、定二州兵五千人镇黄沙、井陉二道。”②在今安徽泾县东南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一》: 黄沙岭 “广数
①唐景龙二年 (708) 置,隶朔方军总管(后置朔方节度使)。治所在东受降城 (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南)。天宝四年 (745) 移治单于大都护府所在之古盛乐城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),置金河县为理
即今福建龙岩市。《清一统与 ·龙岩州》“龙岩故城” 条称: “县治旧名苦草镇。”古镇名。即今福建省龙岩市。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新罗县迁治于此。二十四年升镇为县,仍名新罗县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
在今安徽寿县东南。《水经·肥水注》:“肥水又北,右合阎涧水,……水积为阳湖。阳湖水自塘西北,经死虎亭南,夹横塘西注。”在今安徽省寿县东南。南朝宋泰始初,豫州司马刘顺率众拒刘勔,赵叔宝以精兵五千送粮死虎
一名董杜原。在今河南灵宝市西 (鸠水上游与文峪水上游之间)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玉涧水“南出玉溪,北流径皇天原西。……方可里余,三面壁立,高千许仞,汉世祭天于其上,名之为皇天原。上有汉武帝思子台”。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