鹘莽峡
在今青海格尔木市西南唐古拉山乡 (沱沱河) 南,与西藏交界之唐古拉山口。为唐、蕃交通必经之地。《新唐书· 地理志》 鄯城县:“大速水桥,三百二十里至鹘莽驿,唐使入蕃,公主每使人迎劳于此。又经鹘莽峡十余里、两山相崟。” 又 《西域传》: 苏毗 “东与多弥接,西距鹘莽峡”。
即今青海省与西藏自治区交界处唐古拉山口。吐蕃于峡北口置驿站,文成公主曾遣人迎唐使于此。
在今青海格尔木市西南唐古拉山乡 (沱沱河) 南,与西藏交界之唐古拉山口。为唐、蕃交通必经之地。《新唐书· 地理志》 鄯城县:“大速水桥,三百二十里至鹘莽驿,唐使入蕃,公主每使人迎劳于此。又经鹘莽峡十余里、两山相崟。” 又 《西域传》: 苏毗 “东与多弥接,西距鹘莽峡”。
即今青海省与西藏自治区交界处唐古拉山口。吐蕃于峡北口置驿站,文成公主曾遣人迎唐使于此。
①在今河北东北部,为滦河支流。源出辽宁凌源市西南,西南流入河北宽城、青龙二满族自治县,经卢龙、迁安二县南入滦河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永平府: 青龙河 “在迁安县北七十里,其源自口外来,经桃林口入漆河”。
元代于夜苴部置,属罗雄州。治所在今云南富源县东南八十六里亦佐。明永乐初改属曲靖府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曲清府亦佐县:“号夜苴部,后讹为亦佐。”清康熙八年(1669)废入罗平州。古县名。元初置,治今云南省
清光绪元年(1875)置,属台北府。治所即今台湾基隆市。九年(1883)改名基隆厅。清光绪元年(1875年)置,治基隆(今台湾基隆市)。属台湾府。辖境约当今台湾省基隆市。光绪九年改名基隆厅。
即今福建霞浦县西北四十里杯溪。清乾隆四年 (1739) 改芦门巡司为柸溪巡司。
唐置,属河东节度使。治所在今山西右玉县西北右玉城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天宝十四载(755),“安禄山大同军使高秀岩寇振武军。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击败之,子仪乘胜拔静边军”。胡三省注: “宋白曰: 云中郡,西
在今甘肃康县东北三十六里大兰峪乡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十九年 (442) 五月,裴方明等“攻武兴、下辨、白水皆取之。杨难当遣建节将符弘祖守皋兰。萧子显曰: 武兴西北有皋兰戍,去仇池二百里”。唐景
在今天津市东南海河南岸葛沽镇。乾隆《天津县志》卷9:“丰财场在葛沽。”盛产海盐。清设盐使于此。
在今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境。《明史·李应祥传》:万历十五年(1587),“郭成复至三宝山大战,生擒(腻乃酋)撒假”。嘉庆《马边厅志略》卷1:三宝山“在夷地凉山,出黄连、贝母、附子,故名”。古山名。约在今
即今浙江洞头县南之半屏。清光绪《浙江沿海图说》温州附近海岛表:“半屏山亦名喜霓头,不知取义,土极厚。民居多在北澳,深藏不露,其与洞头山间为民船最稳锚地。”在台湾省高雄市区北部、左营之东。为一单斜孤峰,
在今河南襄城县西南十八里。《清一统志·许州》:仙翁山“迥出群峰,有葛仙翁观丹井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