鸾川亭
在今河南栾川县东,伊水南岸。《水经·伊水注》: “伊水自熊耳东北,径鸾川亭北。葌女水出葌山,北流,际其城东,而北入伊水,世人谓伊水为鸾水,葌水为交水,故名斯川为鸾川也。”
在今河南栾川县东,伊水南岸。《水经·伊水注》: “伊水自熊耳东北,径鸾川亭北。葌女水出葌山,北流,际其城东,而北入伊水,世人谓伊水为鸾水,葌水为交水,故名斯川为鸾川也。”
清置,属白水县。即今陕西白水县北雷牙乡。
在今江西安福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6吉安府: 寅陂 “在安福县西四十里。横截卢水,下流达县前,溉田一万三千亩。宋治平初,知县黄中庸兴筑,至今民享其利”。
即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二十里青海湖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云南县: 青海子 “其地有金龙山,水出其下,一名青龙海子”。
在今安徽泗县东北四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7虹县:朱山“在县东北三十里。《魏地形志》曰:潼县在朱山,即会稽朱买臣之旧里”。
一作观。战国魏邑。后属赵。在今河南清丰县西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武灵王九年(前317),“齐败我观泽”。即“观”。
即今广西象州县东北六十里罗秀乡。清乾隆《象州志》 卷1: “罗秀墟在北下里,离城六十五里。”
①地区名。指长江上、中游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大业十四年(618),隋炀帝在江都,将士思归劫之,“帝曰:‘朕方欲归,正为上江米船未至。’”胡注:夏口以上为上江。②水名。指太湖尾闾之一东江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
即今湖南南县驻地南洲镇。清光绪二十三年(1897)南洲直隶厅迁治于此。1913年为南县治。1982年称南洲镇。
又作骈。春秋纪邑,后入齐。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春秋》: 庄公元年 (前693),“齐师迁纪郱、鄑、郚”。杜注: “齐欲灭纪,故徙其三邑之民而取其地。郱在东莞临朐县东南。” 西汉为瓶侯国。古邑名
①在今福建武夷山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岑阳关“在崇安县东北一百二十里,陡入江西永丰县界,东达浦城之二渡关,北出江西上饶县界。广谷深林,常为盗薮”。②在今江西上饶县东南一百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