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资镇
亦曰高家镇。明置,属丹徒县。即今江苏丹徒市西四十里高资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西北部,北临长江。面积198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资,人口7000。因高资港得名。清设镇。1949年设高资区,1957年改高资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7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茶叶、蚕茧、竹木等。矿产有大理石、石灰石、白云石。有建材、化工、农机、纺织、制鞋、服装等厂。丹徒县(区)经济开发区在境内。京沪铁路、312国道、宁镇公路经此。
亦曰高家镇。明置,属丹徒县。即今江苏丹徒市西四十里高资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西北部,北临长江。面积198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资,人口7000。因高资港得名。清设镇。1949年设高资区,1957年改高资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7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茶叶、蚕茧、竹木等。矿产有大理石、石灰石、白云石。有建材、化工、农机、纺织、制鞋、服装等厂。丹徒县(区)经济开发区在境内。京沪铁路、312国道、宁镇公路经此。
即今海南省文昌县东北文教河。源出县西北,东流曰墨白溪。东南经文教市,折向西南,合白芒溪, 至清澜港口入海。洪宪元年(1916)《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》:文昌县东北有平昌溪。
在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五里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5: 睦州 “监一,神泉,州 (治今梅城镇)东五里”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建德府神泉监: “熙宁七年置,铸铜钱,寻罢,庆元三年复。”北宋熙宁七年(1074年
南朝梁置,为崖州治。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三十里南滩。《寰宇记》卷169宜伦县:义伦县“因义伦水为县名”。大业初为珠崖郡治。六年(610)改为儋耳郡治。隋末徙治今儋州市西北中和镇。唐武德五年(622
即今台湾省花莲县南秀姑峦溪下游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台东州:“大港上源曰打马㨫溪,出秀姑峦山,东流经治北,右合网网溪,左合一水,经奇密社北, 入于海。”集镇名。在上海市松江区西部。属小昆
即今山东巨野县西南田桥乡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《舆图志》:巨野县西南有田家桥。
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,汉魏洛阳故城北。《晋书·山涛传》: “ (武) 帝尝讲武于宣武场。” 又《惠帝纪》: 河间王颙、成都王颖逼京师,“帝旋军于宣武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8河南府洛阳县: 宣武场“在故
在今河北蔚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蔚州: 洗利机台 “嘉靖二十三年,敌突犯至此,为烽堠之所”。
又名湓城。相传西汉高帝六年 (前201)灌婴所筑。即今江西九江市。以地当湓水入长江口得名。《晋书· 地理志》 武昌郡: 柴桑 “有湓口关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咸和三年 (328),“祖约遣祖涣、桓抚
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张堰镇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谷水 “东出五十里,有武原乡,故越地也。秦于其地置海盐县。《地理志》 曰,县故武原乡也,后县沦为柘湖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嘉兴府: 柘湖 “在华亭县南
在今甘肃卓尼县境。《晋书·乞伏炽磐载记》:东晋义熙九年(413),“炽磐率诸将讨吐谷浑别统支旁于长柳川、掘达于渴浑川, 皆破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