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老山
在今河南桐柏县东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桐柏县: 高老山 “一名栲栳山。一名高乐山,皆高老之讹也。峰峦峻起,高出群山”。
在今河南桐柏县东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桐柏县: 高老山 “一名栲栳山。一名高乐山,皆高老之讹也。峰峦峻起,高出群山”。
古地区名。从五代至宋、金,习惯上将今河北省太行山以东、军都山、燕山迤南地区,统称为山前。初无确定的地域,至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后,才有山前八州的名目。北宋末年所称山前,包括宋人企图收复的山南失地全部,当
亦作哈剌阿答、哈剌答山、哈剌塔。在今蒙古国西南扎布汗河流域。元时海都与甘麻剌等大战于此。
即今山东苍山县西三十里尚岩乡。旧属临沂。民国 《临沂县志》 舆图: 县西南有尚岩。
即加罗希。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万伦之柴也。见明王宗载 《四夷馆考·暹罗馆》。清陈伦炯《海国闻见录·南洋记》 作斜仔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西,秦淮河入江口附近。《晋书·安帝纪》:东晋义熙六年(410),卢循败建康,刘裕于“淮口筑柤浦、药园、廷尉三垒以拒之”。即此。
在今河南息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9新息县:“玉梁渠,在县西北五十里。隋仁寿中修筑,开元中县令薛务更加疏导,两岸通官陂一十六所,利田三千余顷。”在今河南省息县西北。隋仁寿中开凿,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蔡州新息
清雍正十一年 (1733) 升徐州置,属江苏省。治所在铜山县 (今江苏徐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新沂、宿迁以西,及安徽砀山、萧县地。1912年废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年)升徐州置,治铜山县(今江苏徐州
唐南诏后期改云南节度置,治所在弄栋城(今云南姚安县东十里,姚安坝子东缘的缓坡上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地。宋大理改弄栋府。唐元和中南诏置,治弄栋城(今姚安县)。为南诏六节度之一。辖境约当今云南
即今四川宜宾县东北白花镇。清光绪《叙州府志》卷8宜宾县:白花场在“治东北一百二十里”。
①唐南诏置,属拓东节度。治所在今云南晋宁县东北三十二里晋城镇。宋大理废为阳城堡部。元至元十二年 (1275) 复为晋宁州,属中庆路。明、清属云南府。1913年废为晋宁县。②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