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高昌国

高昌国

①北魏太平真君中,沮渠无讳率北凉余众逐高昌太守阚爽,据有其地,自立为凉王,都城在高昌城(新疆吐鲁番市东四十余里高昌故城)。为高昌地区建国之始。和平元年(460),蠕蠕 (柔然) 灭沮渠氏,立阚伯周为高昌王,此后遂以高昌为国号。《魏书·高昌传》: “地势高敞,人庶昌盛,因云高昌。亦云其地有汉时高昌垒,故以为国号。” 太和五年 (481) 高车灭阚氏,改立张孟明为王,后为国人所杀,立马儒为王。二十一年 (497) 杀马儒,立麴嘉为王。全盛时其疆域南接河南 (指罗布泊以南的吐谷浑国境),东连敦煌 (今甘肃敦煌市),西次龟兹(今新疆库车一带),北邻敕勒 (在天山北麓)。唐贞观十四年(640) 为唐所灭,以其地置西州。

②公元9世纪中叶,回鹘西迁,其中一支占据古高昌国即唐西州地区,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。都城在古高昌城 (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四十余里高昌故城)。辖境西包焉耆,东抵哈密东境,北越天山,南至孔雀河、罗布泊一带。13世纪初叶归附蒙元。14世纪20年代后地入察合台汗国。《宋史》 有高昌传。


(1)公元442年沮渠无讳率北凉余众逐高昌太守,据其地,次年自立为凉王,为高昌地区建国之始。460年柔然灭沮渠氏,立阚伯周为高昌王,此后遂以高昌为国号。481年高车灭阚氏,相继立张氏、马氏为王。传至麹氏历九世一百四十四年。都高昌城(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哈拉和卓堡西南)。初辖原高昌郡地,450年西并车师国,全有吐鲁番盆地;其后逐渐扩大,全盛时南接河南(指罗布泊以南的吐谷浑国境),东连敦煌,西次龟兹(今库车一带),北邻敕勒(在天山北麓)。640年被唐朝所灭,以其地为西昌州,后改名西州。(2)公元9世纪中叶回鹘西迁,其一支据大高昌国即唐西州地,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。辖境西包库车,东抵哈密东境,北越天山,南接于阗。12世纪初叶后为西辽属国。13世纪初叶归附蒙古,中叶后为元朝直辖地。14世纪20年代后地入察合台汗国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筸子坪长官司

    明永乐三年 (1405) 置,属保靖州宣慰司。治所在今湖南凤凰县东北竿子坪。明洪武七年(1374年)置,治今湖南省凤凰县东北竿子坪。属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。清顺治年间南明将陈友龙屯兵筸子坪长官司,即此。

  • 鲁甸县

    1913年改鲁甸厅置,后属云南滇中道。治所即今云南鲁甸县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在云南省东北部,东南与贵州省威宁县接壤。属昭通市。面积1519平方千米。人口37.4万。辖1镇、13乡(含2回族乡)。县

  • 六石峰

    在今江西广丰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永丰县:六石峰“在县东七十里,与平洋山相望。六峰特立,中有圣泉,冬至则涸,夏至则溢。六石关置于此”。

  • 枋口堰

    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北三十里五龙口镇附近。秦时以枋木为门,以备蓄泄,故名枋口。三国魏典农中郎将司马孚重修,垒石结以为门,溉田甚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孟州济源县: “有枋口堰,大和五年,节度使温造浚古渠,

  • 沾水

    源出今山西壶关县东南,东流径河南林县东南入淇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上党郡壶关县: “沾水东至朝歌入淇。” 《水经·淇水注》: 沾水 “出壶关县东沾台下,石壁崇商,昂藏隐天,泉流发于西北隅,与金谷水合,

  • 团山堡

    ①即今辽宁兴城市西南团山子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二》 “杨安堡”条下:“团山堡在州西三十里,又西十里有仙灵寺堡。”②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平乐县:团山堡“其地有团山,因名”。

  • 清幽溪

    在今湖北松滋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松滋县: 清幽溪 “在县东南四十里。自澧州慈利县之添坪、麻寮二所流经此,分为二支,一至公安县西六十里之孙黄渡入江,一至江陵县之虎渡口入江”。

  • 大登屿

    一作大嶝屿。即今福建同安县东南大嶝岛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0泉州《景物下》:大登屿“在同安县海中”。旧有民居,明洪武二十年(1387)迁入内地,成化后渐复旧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载:大登屿与小登屿“皆广

  • 赵奢垒

    在今山西和顺县东四十五里石家庄。《寰宇记》 卷44和顺县: 赵奢垒 “在县东五十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辽州》: 赵奢垒 “即赵奢救韩,去阏与五十里而军筑垒处”。

  • 阳乐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东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莱州市西南杲村。东汉废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莱州市西南。属东莱郡。东汉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