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旻寺
亦作高文寺。相传建于隋。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南汊河镇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二》: 高文寺“在江都县南三汊河西岸。有塔曰天中。其地为茱萸湾,亦名塔湾”。清康熙二十八年 (1689) 建行宫于此,为康熙、乾隆驻跸之处。今寺为清同治、光绪年间所建。
在江苏省扬江市邗江区南,古运河和仪扬河交汇处。相传建于隋。为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,由康熙赐名。寺旁曾建康熙、乾隆行宫。与镇江金山寺、常州天宁寺、宁波天童寺合称中国东南四大丛林。咸丰年间行宫、寺宇先后毁于兵火。同治、光绪年间部分恢复。
亦作高文寺。相传建于隋。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南汊河镇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二》: 高文寺“在江都县南三汊河西岸。有塔曰天中。其地为茱萸湾,亦名塔湾”。清康熙二十八年 (1689) 建行宫于此,为康熙、乾隆驻跸之处。今寺为清同治、光绪年间所建。
在江苏省扬江市邗江区南,古运河和仪扬河交汇处。相传建于隋。为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,由康熙赐名。寺旁曾建康熙、乾隆行宫。与镇江金山寺、常州天宁寺、宁波天童寺合称中国东南四大丛林。咸丰年间行宫、寺宇先后毁于兵火。同治、光绪年间部分恢复。
亦作阿木河、阿梅河、阿母没辇。即今中亚之阿姆河。《元史·郭宝玉传》: 甲戌年 (1214)讨西辽遗族,“进兵下挦思干城,次暗木河”。
①北齐置,故址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南三十五里。北周宣帝改置临河县。②北宋熙宁七年(1074)废永和县为镇,属安阳县。即今河南安阳县东四十里永和乡。③即今江西吉安县东南永和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庐陵县
即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南马陆镇。清光绪《嘉定县志》卷1:马陆镇“昔有马军司陆南大居此,故名”。在上海市嘉定区中东部。面积31.43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陆,人口2000。相传因南宋马军司陆
亦名东游水。即今四川苍溪县东北之东河。《寰宇记》卷86苍溪县:东水“一名宋熙水。西北自利州界来,南流经县东四十里,又东流入阆中县界”。以水经宋熙郡而名。
①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,其南八里为砀山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高祖隐于芒、砀山泽间。”②即北邙山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北。《晋书·惠帝纪》:太安二年(303),“帝军于芒山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永城市东北
即棘津。在今河南滑县西南古黄河畔。《宋书·垣护之传》:“玄谟攻滑台,护之百舸为前锋,进据石济。石济在滑台西南百二十里。”又作棘津(《水经注·河水》)。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古黄河上。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(
南朝宋置,属义阳郡。治所在湖北广水市东。一说在今河南信阳县东南。南齐属北义阳郡。梁废。古县名。南朝宋置,治今湖北省广水市东。属义阳郡。南朝梁废。
西汉置, 属沛郡。 治所在今安徽五河县西五十二里东刘集镇附近。东汉改作虹县。
①北魏置,属临松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张掖市南。寻省入临松县。②明正德十三年 (1518) 析龙川县和平峒地置,属惠州府。治所即今广东和平县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广东卷: 以和平峒为名。崇祯六年 (16
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以鹿部置, 属德平路。治所在今四川盐源县境。二十七年 (1290)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