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高州

高州

①南朝梁大同中置,治所在高凉郡高凉县(今广东阳江市西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鉴江及漠阳江流域地区。隋大业二年 (606) 改为高凉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贞观二十三年 (649) 移治良德县(今广东高州市东北)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高凉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高州。大历十一年 (776) 徙治电白县 (今广东高州市东北长坡镇旧城村)。辖境缩小,仅为今高州市、电白县部分地。北宋景德元年(1004) 废,三年 (1006) 复置。元至元十七年(1280) 改为高州路。

②南朝梁置,治所在巴山县 (今江西乐安县东北公溪镇)。领巴山、临川、安成、豫宁四郡地。辖境当今江西南城、崇仁、安福一带。陈天嘉四年 (563)废。

③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望江县 (今安徽望江县)。寻改为智州。

④唐久视初置羁縻州,属泸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筠连县东南镇舟镇 (正州场)。北宋属泸州。熙宁以后废入长宁军。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复置,移治怀远砦 (今四川高县北)。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为高县。正德十三年 (1518) 复置,移治中坝 (今高县)。清顺治初改为高县。

⑤唐渤海国置,属鄚颉府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宾县。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省宾县一带。辽废。

⑥北宋开宝六年 (973) 改珍州羁縻州置,属辰州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高罗镇。后改为西高州。

⑦辽开泰 (1012—1020) 中以高丽俘户置,属中京大定府。治所在三韩县 (今内蒙古赤峰市东北哈拉木头村西土城子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赤峰市东北地。金皇统三年 (1143) 废。承安三年(1198) 复置,属北京路。泰和四年 (1204) 又废。元复置,属大宁路。治所仍在今赤峰市东北。明初废。

⑧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置,属叙州路。治所在今四川高县北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高县地。明洪武五年(1372) 降为高县,正德十三年 (1518) 升为高州,属叙州府。清顺治初降为高县。


(1)南朝梁太平元年(556年)置,治巴山县(今江西崇仁县西南)。陈天嘉四年(563年)废。(2)南朝梁置,治高凉县(今广东阳江市西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鉴江及漠阳江流域地区。隋初改为高凉郡。唐武德六年(623年)复置,贞观时移治良德县(今广东高州市东北),大历中又移电白(今高州市东北),辖境缩小,相当今茂名、高州、电白等县地。元升为路。(3)唐开元以后置,治今四川省高县南,为羁縻州。属泸州都督府。北宋熙宁八年(1075年)废。元至元十七年(1280年)复置,治今四川省高县北。属叙州路。明洪武初移治今高县,洪武五年(1372年)降为县,属叙州府。正德十三年(1518年)复升为州,清顺治初又改县。(4)渤海国置,治今黑龙江省宾县境,属鄚颉府。辽废。(5)辽开泰中置,治三韩县(今内蒙古赤峰市东北)。辖境约今赤峰市东部。金皇统三年(1143年)省,承安三年(1198年)复置,泰和四年(1204年)又废。蒙古成吉思汗九年(1214年)改置兴胜府,十一年仍改为高州。明初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防城县

    清光绪十四年(1888)改防城巡司置,属钦州。治所即今广西防城港市。民国初属广东钦廉道。1928年直属广东省。1952年划归广西省。1959年裁入东兴各族自治县。1978年东兴各族自治县移治防城,改名

  • 南直隶

    简称南直。明称直隶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。自永乐初迁都北京 (今北京市) 后,称直隶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,直隶南京的地区为南直隶。辖境相当今江苏、安徽二省和上海市及江西婺源县地。清初改为江南省。明称直隶于京

  • 松溪

    ①即今浙江松阳县南松阴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松阳县: 松溪 “在县西南二十里。源出遂昌县东南,流入境,经县西三十里卯山下……又东南至丽水县,入大溪”。公元1358年明胡大海攻婺州,元将石抹宜孙率车师由

  • 荧泽

    ①即荥泽。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北。《左传》: 宣公十二年 (前597),楚潘党逐晋魏锜,“及荧泽”。即此。②亦作荥泽。在今河南浚县西。《左传》: 闵公二年 (前660),狄人伐卫,“战于荧泽,卫师

  • 宣歙

    唐方镇名。乾元元年 (758) 置观察使。治宣州 (今安徽宣州市),领宣、歙、饶三州。次年废。大历元年 (766) 复置,改领宣、歙、池三州及采石军使。元和六年 (811) 罢领采石军使。景福元年(8

  • 奴儿干

    又作弩儿哥、弩耳干。指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口附近一带。《元史·地理志二》:“有俊禽曰海东青,由海外飞来,至奴儿干,土人罗之,以为土贡。”元在特林置东征元帅府。又为流放罪犯之地区。《元典章》

  • 轮缚大囤

   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兴文镇之南寿山。《宋史·赵遹传》: 政和五年 (1115),征讨晏州 卜漏叛蛮,“漏据轮缚大囤,其山崛起数百仞,林箐深密,夷奔溃者悉赴之”。即此。在今四川省兴文县兴文镇南。宋时林箐深

  • 下淡水溪

    即今台湾省南投、高雄、屏东县境之高屏溪,南流入台湾海峡。《清一统志·台湾府》:下淡水溪“在凤山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旧志》:自淡水社西流入海。旁多水田,利畜牧。亦名下湛溪”。在台湾省本岛南部。亦称高屏溪。因

  • 山东

    古地区名。(1)战国、秦、汉时代,通称华山或崤山以东为山东,与汉代“关东”含义相同。战国时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孝公元年(前361),“河山以东强国六”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秦汉以

  • 双柏县

    西汉元封二年(前109)置,属益州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双柏县境。三国蜀建兴三年(225)属建宁郡。西晋太安二年(303)属益州郡。东晋属晋宁郡。南朝梁末废。产银。1926年改摩刍县复置,治所在今云南楚雄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