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骆谷道

骆谷道

亦名傥骆道。古代关中与汉中间的交通道路。自今陕西周至县西南,沿骆谷水、傥水河谷,南至洋县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曹爽传》: 正始五年(244),“爽乃西至长安,大发卒六、七万人,从骆谷入”。即此。《寰宇记》 卷30盩厔县: “骆谷道,汉魏旧道也,南通蜀汉,……近代废塞。唐武德七年复开。东北自鄠县界,西南经县界,又西南入骆谷,出骆谷入洋州兴势县界。” 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一》 引《盩屋县志》: “骆谷口,明设巡司,隆庆中,盗贼窃发,巡司不能禁,遂塞之。”


即“傥骆道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桐木关

    ①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,接江西铅山县界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 桐木关 “在崇安县西一百二十里。南通邵武府光泽县,西通江西铅山县黄柏坂”。②即今江西铅山县南桐木关,与福建武夷山市接界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

  • 三都

    ①《左传》:定公十二年(前498),“仲由为季氏宰,将堕三都”。杜注:“三都,费、郈、成也。”②相传古蜀国有三都: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)、广都(今四川双流县东南中和镇)、新都(今四川新都县)。东晋常璩《

  • 栖鸡坪

    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大堡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峨眉县 “土地关” 条下: “永宁墩八里乃至栖鸡坪,今筑平彝堡处,城池、候馆咸备。”

  • 偏头关

    元置,即今山西偏关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河曲县: 偏头关 “东连鸦角山,西逼黄河,其地东仰西伏,因名偏头。宋置偏头寨,金因之,元升为关。明初属镇西卫守备,洪武二十二年始建土城。……万历二年复改筑关城

  • 湖口墟

    即今湖南茶陵县东南五十四里湖口镇。清同治 《茶陵县志》 卷4 《墟》: 湖口墟 “在二十五都”。

  • 夷播海

    即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哈什湖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又西行千里至碎叶城,水皆北流入碛及入夷播海。”古湖泊名。即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又西行千里至碎叶城,水皆北流入碛及入夷播海。”

  • 偰山

    一名契山。又名元玉山。在今云南凤庆县西南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7顺宁府: 偰山 “在府北一十五里。 重冈叠��, 苍翠如画”。

  • 巴岭

    即今川陕边界之大巴山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宕渠水“西北出南郑县巴岭,与槃余水同源派注,南流,谓之北水”。《元和志》卷22兴元府南郑县:“巴岭,在县南一百九里。东傍临汉江,与三峡相接。山南即古巴国。”

  • 扪磋纳宗

    即错拉。今西藏错那县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18:“西番(藏)语:扪, 旧地名。磋纳,湖边也。于扪地滨湖建城,故名。”

  • 牛心顶子

    即今吉林梅河口市东北牛心顶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海龙府:“牛心顶子至郭大桥入吉林磐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