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称伊犁庙。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东北、武列河东平岗上。清乾隆二十九年(1764)建。据乾隆御制《安远庙瞻礼书事有序》碑刻载,在漠北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少数贵族发动武装叛乱时,蒙古各部人民维护祖国统一,
在今山西盂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盂县“牧马水”条下:“龙化河在县北四十五里,一名兴龙泉。北流至榆枣关口,入于滹沱。”
即它山堰。在今浙江鄞县西南鄞江镇南它山旁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明州鄮县:“南二里有小江湖,溉田八百顷,开元中令王元纬置,民立祠祀之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:小江湖“在府西南五十里它山下, 即它山堰
即今福建寿宁县西大黍。《清一统志·福宁府》:大黍堡“在寿宁县西。九岭溪出此。县境之堡,凡四十余处,皆明万历中筑”。
亦作傥城郡。 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晋昌郡置,属梁州。治所在龙亭县 (今陕西洋县东十八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洋县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废。
①北宋政和六年 (1116) 置,属泸州。在今四川江安县南一百里板桥场。②明置,属甘州后卫。即今甘肃临泽县东北板桥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甘肃镇: 板桥堡 “在镇西北二百里。向属甘州后卫官兵戍守。嘉靖
即汉长安城的横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六村堡乡关庙村与相家巷一带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1:“长安城北出西头第一门曰横门。…… (王) 莽更名朔都门左幽亭。”
古国名。在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一带。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:“有娀在不周之北。”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殷契,母曰简狄,有娀氏之女。”又曰:“桀败于有娀之虚”,即此。
①即今江西万载县南郭村。明嘉靖 《袁州府志》 卷2万载县: 郭村铺 “南路入宜春”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5: 万载县南有郭村铺。②即今陕西旬邑县西郭村。1934—1937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永红县
辽开泰元年 (1012) 改蓟北县置。与宛平县同为燕京析津府治 (在今北京城西南隅)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 “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,故名。” 金贞元二年 (1154) 改名大兴县。古县名。辽开泰元年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