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迹镇
北宋置,属岐山县。在今陕西岐山县东。元废。
在湖南省衡山县西部。面积34.6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迹桥,人口2500。昔传溪边石板上有马足迹,后在此建石拱桥,故名马迹桥,镇因桥名。1953年属衡山县第四区,1956年为马迹乡。1958年为五星公社,1959年属东湖公社,1961年析出为马迹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93年建镇。盛产油茶、楠竹。矿产有瓷土、钠长石、钾长石、铜、石英等。有瓷厂。有圩场。有公路通县城。
北宋置,属岐山县。在今陕西岐山县东。元废。
在湖南省衡山县西部。面积34.6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迹桥,人口2500。昔传溪边石板上有马足迹,后在此建石拱桥,故名马迹桥,镇因桥名。1953年属衡山县第四区,1956年为马迹乡。1958年为五星公社,1959年属东湖公社,1961年析出为马迹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93年建镇。盛产油茶、楠竹。矿产有瓷土、钠长石、钾长石、铜、石英等。有瓷厂。有圩场。有公路通县城。
又称叶赤铁路。从辽宁叶柏寿(今建平)经天义(今内蒙古宁城县)至赤峰。长147公里。日伪于1934—1935年修筑。
即今台湾省彰化县西南二林镇。清康熙间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1:二林社“离府治二百八十里”。
西汉武帝元狩六年(前117)改江都国置,治所在广陵县(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扬州、邗江、江都、高邮、宝应、金湖等市县地。东汉建武十八年(42)改为广陵郡。西汉元狩六年(前117年)析
在今四川通江县北境。清道光《通江县志》卷5:嘉庆六年(1801)八月,“总督勒保生擒(白莲教)襄阳兰号元帅冉学胜于通江之卢家湾”。
①在今山西闻喜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闻喜县:冷泉“在县东四十里。又有温泉,一出县东南胡村, 一出官庄村,俱引渠灌田, 流入涑水”。②在今浙江杭州市西灵隐寺前、飞来峰下。唐白居易《冷泉亭记》:“夏之夜
即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城勐董镇。清代置勐角董土千总,属镇边直隶厅。光绪 《续云南通志稿》 卷首载光绪十七年 (1891) 七月上谕:“土目罕荣高被罕荣先围攻,未敢挟忿寻仇,听候官军处治,尚属安分守法,
在今安徽含山县东北大岘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天监二年(503),北魏元澄统军“寇东关、大岘、淮陵、九山……魏人拔关要、颍川、大岘三城”。在今安徽省含山县东北大岘山上。南朝梁天监二年(503年)北魏元
元至正二十六年 (1366) 朱元璋改淮安路置,后属南京。治所在山阳县 (今江苏淮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盐城、淮安、洪泽等县市以北,睢宁、邳州以东,赣榆以南,东至海。清属江苏省,辖境缩小。1912年废
1945年升柘洋特种区置,属福建省。治所在柘洋 (今福建柘荣县)。1956年7月裁入福安县。1961年8月复置。1970年2月又撤。1974年12月再置。在福建省东北部,邻接浙江省。属宁德市。面积54
清置,属黑龙江副都统。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(海兰泡)以北之斯沃博德内西北。因濒毕喇河(今别拉河)得名。清西清《黑龙江外纪》卷2:黑龙江喀伦有“毕喇拉河卡伦”。清屠寄《黑龙江舆图说·黑龙江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