颍桥
即今河南襄城县东北三十二里颍桥回族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建中四年 (783),哥舒曜进兵讨李希烈,“曜至颍桥,遇大雨”。即此。北宋置镇。
在今河南省襄城县东北颍桥回族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四年(783年),哥舒曜讨李希烈,“至颍桥,遇大雨,还保襄城”。《元丰九域志》:(宋)襄城县有颍桥镇。
即今河南襄城县东北三十二里颍桥回族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建中四年 (783),哥舒曜进兵讨李希烈,“曜至颍桥,遇大雨”。即此。北宋置镇。
在今河南省襄城县东北颍桥回族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四年(783年),哥舒曜讨李希烈,“至颍桥,遇大雨,还保襄城”。《元丰九域志》:(宋)襄城县有颍桥镇。
在今青海尖扎县西北境黄河南岸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 永元年间,“校尉邓训遣兵击迷唐,迷唐去大、小榆谷,徙居颇岩谷。…… (聂尚) 乃遣驿使招呼迷唐,使还居大小榆谷”。
在今湖南宜章县东南一百十里。《清一统志 ·郴州二》: 容家峒 “在宜章县东南。……皆瑶峒也”。
秦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许昌市。西汉高帝六年 (前201),封灌婴为颍阴侯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(446) 并入临颍县。东魏元象二年(539) 复置,为郑州及颍川郡治。北齐天保元年(550) 改为长
唐置,属名山县。在今四川雅安市东北金鸡山金鸡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名山县有鸡栋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名山县:鸡栋关在“县西南鸡栋山上, 即金鸡关也”。
指今四川康定县。清光绪黄懋材 《西輶日记》: “炉城二水夹流,三山紧抱,晨夕多风,终年积雪,盛夏犹服重裘。……实西南之锁钥,藏卫之喉吭也。”
①即今安徽亳州市南古城镇。清乾隆《亳州志》卷2南乡村集:古城集“去城八十里”。②在今山东宁阳县南十七里。西汉置宁阳县于此。集镇名。在河南省清丰县西北部。古城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2550。原名陆家店。
在今贵州平塘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新添卫: 覩虎山在 “ (丹行长官) 司西十里。多林木,谓之覩虎大箐”。
明洪武三年 (1370) 降冠州置,属东昌府。治所即今山东冠县。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。1925年属东昌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在山东省西部边境,西与河北省相邻。属聊城市。面积1152平方千米。人口73
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北七十五里拒门口村。《清一统志·朔平府》:拒门堡“在左云县东北,助马路东十余里。明嘉靖二十四年筑,周一里有奇,分边十五里零”。
即秦渠。在今宁夏北部黄河东岸,吴忠市、灵武县境。《元史·董文用传》: “至元改元,召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。……始开唐来、汉延、秦家等渠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2宁夏镇: 秦家渠 “在黄河东南。分河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