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静安寺

静安寺

在今上海市静安区西南部,南京西路、华山路口。相传三国吴赤乌年间创建。原名沪渎重元寺,寺址在旧吴淞江下游沪渎港。北宋大中祥符元年(1008) 改名静安寺。南宋嘉定九年 (1216) 迁芦浦之沸井浜畔,即今址。今静安区即因静安寺而得名。


(1)古迹名。在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。相传三国吴赤乌年间创建,初名沪渎重元寺。唐改名永泰禅院,北宋大中祥符元年(1008年)始名静安寺。原在(苏州河)北岸,因江潮泛滥,危及寺基,南宋嘉定九年(1216年)移建芦浦沸井浜畔。元、明以后,屡修屡圮,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六年(1880年)重建。元人有所谓“静安八景”,即赤乌碑、陈朝桧、讲经台、虾子潭、涌泉、绿云洞、沪渎垒及芦子渡,历代题咏甚多,今均湮没。涌泉即沸井,俗称海眼,清末筑石栏,题曰“天下第六泉”。寺内尚有“云汉昭回之阁”石刻,是南宋淳熙十年(1183年)光宗赵惇当太子时为学士钱良臣之藏书阁所题,阁毁后移于寺内。1984年修复,重建大雄宝殿,内有国内最大的玉佛,高3.87米,宽2.6米,重11吨。2003年12月山门(天王殿)改建竣工。依宋代“营造法式”设计,上、下两层,高12米,宽19.6米,底下一层采用花岗石料,上面一层为歇山式单檐古建木结构,采用柚木制成。汉白玉栏杆上雕有静安寺寺徽。(2)区片名。在上海市静安区西南部。大致范围:乌鲁木齐北路以东、常德路以西、北京西路以南、延安中路以北的一片地区。南宋嘉定前,这里称西芦浦沸井浜,自嘉定九年(1216年)古刹静安寺由沪渎迁此后,渐称今名。清同治元年(1862年)辟建静安寺路(今南京西路)和十一年始创静安寺庙会后,逐渐形成人口稠密、商业繁盛地区。为市区主要商业中心和交通要道之一。定为静安寺文化旅游区。有静安寺、静安公园等。

静 安 寺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津关

    明置,属夷陵州。在今湖北宜昌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夷陵州“南津关”条下:“西津关在州西大江右。”

  • 庾楼

    即庾亮楼。在今江西九江市区北部长江之滨。其矶石突出江岸百许步。相传晋庾亮镇江州时所建。按 《晋书·庾亮传》 有秋夜登南楼事,然亮时江州镇武昌,不在湓城。李白诗云,“清景南楼夜,风流在武昌”,亦未尝言在

  • 开阳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临沂市北十五里鄅古城。东汉为琅邪国都。南朝宋并入即丘县。②南朝梁置,为开阳郡治。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东南五十里。隋废入泷水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属泷州。北宋开宝六

  • 西南潭

    在今广东三水市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:西南潭“在三水县(治今河口镇城内村)东十八里。江水所汇也。商船多泊于此。其南有老沙洲,一名动星洲”。

  • 楚东市

    在今湖南醴陵市东南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二》 “普口市” 条下: “楚东市,在县南二十里。”

  • 茹庄

    即今河北永年县 (临洺关) 东三十里茹佐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1永年县图: 西北有茹庄。光绪 《永年县志》 疆域图作茹佐。

  • 代北节度

    唐中和三年(883)以雁门节度为代北节度,治代州(今山西代县)。领忻、代二州。北宋太平兴国中废。

  • 赵长城

    战国赵武灵王筑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筑长城,自代并阴山下,至高阙为塞。” 据考古工作者实地考察,傍阴山山脉东段大青山南麓迤逦而西,再西北折至阴山西段的狼山内,至石兰计山口 (即高阙) 止。(1)战国

  • 浮桥

    在今安徽芜湖县北黄池乡。清嘉庆 《宁国府志》 卷15: “黄池渡,一名玉溪。城北一百一十里。旧设浮桥,宣城当涂两县分造。今改为渡。”

  • 屯氏河

    黄河下游故道之一。西汉元封后,黄河北决于馆陶(今河北馆陶县),分为屯氏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馆陶县:“河水别出为屯氏河,东北至章武(今河北沧县东北)入海。”《汉书·沟洫志》:“元帝永光五年,河决清河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