雩泉
在今山东诸城市南常山。上有雩泉。宋苏轼《雩泉记》: “熙宁八年春夏旱,轼再祷焉,皆应如响。……乃凿石为井,其深七尺,广三之二。作亭于其上,而名之曰雩泉。”
在今山东诸城市南常山。上有雩泉。宋苏轼《雩泉记》: “熙宁八年春夏旱,轼再祷焉,皆应如响。……乃凿石为井,其深七尺,广三之二。作亭于其上,而名之曰雩泉。”
晋置,属琅邪郡。在今山东临沂市。南燕时为幽州治。
北宋至道三年 (997) 置,为全国十五道之一。治所在京兆府 (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和宁夏长城以南、秦岭川北及山西西南部、河南西北部、甘肃东南部地区。熙宁五年 (1072)分为永兴军,秦凤二
亦作克尔素站、黑而苏站。清置,在今吉林公主岭市南二龙山附近。有伊通州州同驻此。
在今湖南望城县北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,以瓦渣坪为中心方圆数里。古窑依山构筑,遗址清晰。1959年以来多次出土唐宋古窑制品百余种数千件,以釉下彩为特征,对研究我国陶瓷发展史有重要意义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
在今辽宁营口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盖州卫:八角湖“在卫西近海。铁岭卫盐场百户所置于此”。
即今广西昭平县西北仙回山。《清一统志·平乐府》:仙会山“在昭平县东(西)八十里。山顶有平石,似棋枰,俗名神仙聚会山”。
在今湖北孝昌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7德安府: 董城,“ 《旧经》云: 志阳县城本名董城。因孝子董黯得名”。《晋书·朱伺传》: 建兴中,朱伺潜军袭破陈声,“声东走,保董城”。即此。
在今甘肃庆阳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五年(622)九月,“交州刺史权士通、弘州总管宇文歆、灵州总管杨师道击突厥于三观山, 破之”。
即越秀山。在今广东广州市北越秀公园。即“越秀山”。
亦作赐支河。指今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黄河河段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 羌地 “滨于赐支,至乎河首,绵地千里。赐支者,《禹贡》 所谓析支者也”。无弋爰剑曾孙忍时,“忍季父卬畏秦之威,将其种人附落而南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