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雁门山

雁门山

①在今山西阳高县西北。《山海经·北次三经》: 碣石之山 “又北,水行五百里至于雁门之山, 无草木”。 《水经·㶟水注》: 雁门山 “雁出其门, 在高柳北, 高柳在代中, 其山重峦叠��, 霞举云高,连山隐隐,东出辽塞”。

②一名句注山。在今山西代县西北三十五里。《尔雅·释地》: “北陵西隃雁门是也。” 郭璞注: “即雁门山也。” 唐于山上置雁门关。

③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7引 《旧志》 谓雁门山 “山势连绵,类北地雁门,故以为名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建康府: 雁门山 “或云有雁门僧居此,故名”。李白 《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》 诗: “绿水向雁门。” 即此。

④在今四川梓潼县南三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6隆庆府: 雁门山 “在梓潼县南三十余里,连至兜岗山。东西起两岭,雁从中过,故曰雁门”。


古山名。又名雁门塞。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。相传因其双峰陡绝,雁度其间,故名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北陵西逾雁门。”郭璞注:“即雁门山。”又句注山与此山冈陇相接,故亦有雁门山之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赤石

    又名赤石街。即今福建武夷山市南十五里赤石镇。1934年6月17日,上饶集中营新四军战士被解往建阳途中在此暴动。崇阳溪东红岩坡上建有赤石暴动烈士陵园。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南武夷镇。赤石村渡口为1942年6月

  • 舍城县

    隋大业六年 (610) 置,为珠崖郡治。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三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舍城县: “以舍城水名。” 唐武德四年 (621) 为崖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 为珠崖郡治,乾元元年 (7

  • 深渡

    ①即今安徽歙县东四十五里深渡镇。以新安江深潭渡口为名。宋置深渡寨。《寰宇记》 卷104歙县: 深渡 “在县东一百一十里,与睦州分界。从新安江上,崇山峻流,爽气尤异。欲到州界,峰峦掩映,状若云屏,实百城

  • 博窝

    即波密。在今西藏波密县东南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12作 “博窝”。

  • 茌眉戍

    北魏置,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。《南齐书·崔祖思传》: 南齐建元二年 (480),“虏 (指魏人) 攻钟离,崔文仲击破之。又遣军主崔孝伯等过淮攻拔虏茌眉戍”。即此。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。南朝齐建元二年(4

  • 泥溪驿

    在今四川屏山县东金沙江岸边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马湖府屏山县: 泥溪驿在 “府东一里”。

  • 侯镇

    即今山东寿光县东北五十里侯镇。清乾隆二十八年 (1763) 移县丞驻此。民国时设县佐。在山东省寿光市东部。面积211平方千米。人口9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侯镇村,人口3.5万。相传,侯镇建村于汉朝。原为

  • 迎恩寺

    俗名东大寺。创建于明天启四年(1624)。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东关大街东北角(洛阳市第一高中所在地)。该寺是福王朱常洵为其生母郑贵妃建的。取名“迎恩”,是富王借庇于佛,称其母“心之善可因也;心可因,故恩

  • 建屏县

    1946年晋察冀边区由平山县西部析置,治洪子店 (今河北平山县西洪子店)。1958年撤销,并入平山县。旧县名。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设。共有两处:(1)1940年由河北省平山县冶河以东地区及获鹿、井陉二县部

  • 翔凤桥

    在今福建沙县旧南门外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延平府沙县: 翔凤桥 “在县治南。宋绍圣四年初建浮桥,名平津。后徙废不一。明朝洪武二十九年重建。正统十三年寇毁。景泰初复建浮桥。正德三年累石中流,凡十有三,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