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隐山

隐山

①一名龙山。在今湖南湘潭县西南百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3长沙府: 隐山 “山顶有龙湫,山下有池,世传龙神所居,故一名龙王山。唐开元中,有僧人,见茅庵老僧出,问难久之。明日,老僧火其庵遁去。留诗石壁云: ‘三间茅屋从来住,一道神光万境闲。莫把是非来辨我,浮生穿凿不相干’。故名隐山”。

②即今广西桂林市城区西三里隐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62临桂县: “隐山在州之西郊,先是榛莽翳荟,古莫知者。唐宝历初,李渤出镇,遂寻其源,见石门半开,有水渊澈,乃夷薙芜秽,疏通岩穴,石林磴道,若天造灵府,不可根本,因号隐山。” 南宋范成大 《桂海虞衡志》: “隐山六洞皆在西湖中隐山之上。一曰朝阳,二曰夕阳,三曰南华,四曰北牖,五曰嘉莲,六曰白雀。” 幽深奇丽,石乳万状。唐宋以来摩岩石刻甚多。


(1)又称龙山、龙王山。在湖南省湘潭市西南。海拔437米。宋朝胡文定墓葬于山麓,相传唐开元中有洞山和尚与师访道到此,遇一高僧,遂互为礼拜,相约烧屋入山,隐居于此,故名。山有一寺(龙王寺),二祠(濂溪、三贤),四池(莲花、化龙、洗笔、雷公),八桥(隐水、流叶、通箭、狮龙、栗林、神仙、龙王、珂里)。龙王寺规模较大,正殿牌楼刻“天下隐山”四字,相传系明正德皇帝手书。现寺庙均毁。濂溪祠遗址前尚存垂丝柏、银杏各一株,据传系北宋理学家周濂溪亲手所植,树高十余丈,腰围一丈有五,仍挺拔参天,苍翠欲滴。矿产有煤、锰等。(2)旧称盘龙岗、蟠龙岗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城西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“隐山在州之西郊。先是榛莽翳荟,古莫知者。……因号隐山。”山上多岩洞,洞洞勾连,水水相通。著名的有朝阳、嘉莲、白雀、北牗、夕阳、南华、招隐等洞,并有唐宋以来摩崖石刻一百余件,最早的是唐代吴武陵等人的《隐山游记》。北牗洞内唐代吴道子观音童子像(清人摹刻)和历代名人题刻,东麓华盖庵内五代贯休“十六尊者”线刻像(清乾隆时重摹),堪称艺术精品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得石峰

    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鄂尔多斯》: 得石峰 “在左翼前旗西北六十里”。

  • 仙口山

    在今浙江平阳县东宋埠镇仙口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平阳县:仙口山“在县东二十五里。本名阳屿,晋初因以名县,东枕大海”。

  • 丰宫

    北魏离宫。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神瑞元年(414)二月,“乙卯,起丰宫于平城东北”。

  • 桥墅镇

    即乔墅镇。在今江苏江都市北乔墅镇村。

  • ?眉州

   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, 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。 北宋作��眉州。 后废。

  • 搭拉站

    又作塔拉、他拉站。清置,即今吉林敦化市东北搭拉站。《清一统志· 吉林二》 “额赫茂站” 条下: “ (鄂摩和索罗站) 过此八十里有搭拉小站。”

  • 金峰山

    ①在今江苏溧阳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镇江府一》: 金峰山 “在溧阳县西南六十里。形势耸秀,为金陵发脉之宗”。②在今湖南新宁县东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新宁县: 金峰山 “上有大小芙蓉岭,亦名大小金峰山

  • 回车巷

    在今河北邯郸市内。清光绪《畿辅通志》卷162:回车巷,“相传蔺相如引车避廉颇于此”。

  • 万全左卫

    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在今河北怀安县东左卫镇。建文四年(1402)徙治蔚州(今蔚县),永乐元年(1403)又徙治通州(今北京市通县),后徙治今左卫镇,属万全都司。清康熙三十二

  • 乌溪岭

    在今安徽泾县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泾县:乌溪岭在“县东三十五里。其东为破脚岭,晋桓彝拒韩晃战死处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