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陷河

陷河

①在今河北滦南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滦州: 陷河 “源出州西南五十里于家泊,汇大小群川至蚕丛口入海”。

②即今山东庆云县南献河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2: “东无棣县北有陷河,阔数里,西通德棣,东至海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3庆云县: 献河 “或谓之陷河。县西北境之水,多汇于此。经海丰县 (今无棣县),引流东注于海”。

③即今四川西昌市东南之邛海及邛海河。《后汉书·西南夷传》: “邛池,南人以为邛河。” 李贤注引李膺 《益州记》 云: “四十里与城俱陷为湖,土人谓之为陷河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32越嶲县: 陷河 “在县东南一十里。初,武帝置邛都县,无几陷为汗泽,因名邛河”。

④即今新疆且末县境之车尔臣河。《新五代史·四夷附录 ·于阗》 引高居诲 《使于阗记》: “自仲云界西, 始涉��碛, 无水, 掘地得湿沙, 人置之胸以止渴。又西,渡陷河,伐柽置水中乃渡,不然则陷。又西至绀州。”


即今四川省西昌市东南邛海。《元和郡县志》越嶲县(今西昌市):“陷河,在县东南一十里。初,成帝置邛都县,无几陷为汙泽,因名陷河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宁国军

    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景福元年(892)升宣歙观察使为宁国军节度使,治所在宣州(治今安徽宣州市)。领宣、歙、池三州。天复三年(903)废。五代吴复置。北宋初废。唐景福元年(892年)升宣歙团练使置,治宣城

  • 黄江陂

    亦作黄岗陂。在今广西北流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108北流县: 黄江陂 “在县南。《志》云: 县境有坑塘、大陂、都莫等陂,俱有灌溉之利”。

  • 浦南

    即今福建漳州市北浦南镇。清有把总驻此。

  • 泡马滩

    即今四川仁寿县东南宝马乡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 卷89仁寿县: 泡马滩铺 “在县东二十里”。同治 《仁寿县志》 卷1: “泡马滩更名宝马场。”

  • 望城山

    ①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岳州府临湘县: 望城山在 “县 (治今陆城镇) 南三十五里。下有泉,溉田千顷。山高峻,登之可望郡城”。②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清平县: 望

  • 桃花坞

    ①在今江苏吴县城西北隅。《清一统志·苏州府一》 “桃花坞” 条引陈沂 《南畿志》: “桃花坞在阊门内北城下。宋时为枢密章楶别业。后为蔬圃。明唐寅于此地筑桃花庵。”②在今安徽贵池市西。唐李白有 《忆秋浦

  • 含山县

    唐武德六年(623)置,属和州。治所即今安徽含山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24含山县:“以县境众山所含,故名。”八年(625)省。长安四年(704)复置,更名武寿县。神龙元年(705)复名含山县。民国初属安徽

  • 东宁

    清康熙三年(1664)郑成功之子郑经改东都为东宁,治所即今台湾省台南市。康熙二十二年(1683)郑克塽降清,废。见“东都(8)”。

  • 孔灵山

    在今安徽歙县南二十五里。《晋书·孔愉传》:“惠帝末,东还会稽,入新安山中,改姓孙氏,以稼穑读书为务,信著乡里。后忽舍去, 皆谓为神人,而为之立祠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04歙县有孔灵邨,“在县南二十五里”,

  • 偃泉障

    在今甘肃金塔县东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酒泉郡会水县: “北部都尉治偃泉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