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陶城

陶城

①又名陶邑乡。即今山西永济市西北陶城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陶城在蒲坂城北,城即舜所都也。” 《旧唐书· 马燧传》: 贞元元年 (785),“军次宝鼎,败贼骑兵于陶城”。即此。

②在今河南鄢陵县南。《水经·潩水注》: “潩水又西南流,径陶城西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 8 鄢陵县: “故陶城,县南五十里。相传晋陶侃征杜弢所筑。”


(1)古城名。在今山西省永济市北。唐贞元元年(785年)马燧军宝鼎败李怀光于陶城,即此。(2)集镇名。在河南省鄢陵县南部。陶城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4600。汉为强县治,隋为隐城县治。传西汉右司马陶含,以击燕代有功,封开封侯,食邑二千户,在鄢筑城,名陶城;一说为晋陶侃征杜弢时所筑,故名陶城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“传云晋陶侃征杜弢所筑也。”另说陶侃曾孙陶潜,曾弃官隐居于此,与百姓和睦相处十余年,倡导筑城。后人念其德,取名陶城。有面粉、机械等厂。开龚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前坎

   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东岸博果罗得斯科耶。清属三姓副都统。清曹廷杰《西伯利东偏纪要》: “由特林向东南泝流而上,约二百一十里混同江东岸前坎地方,有古城基周三四里,对岸为无底侯温下口,地

  • 艾不城

   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云台山一带。《寰宇记》卷22海州东海县:废艾不城“在县北二十四里。今古相传,田横避难,汉使艾不追横而筑。后晋移赣榆县于此。北齐天保元年省”。

  • 子云山

    又名紫云山。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岷江岸边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子云山“在犍为县南五里。《旧经》云:子云隐居之地,下有杨雄滩”。南宋末建城山上, 曰云子城。嘉庆《犍为县志》卷2:子云山在“县南二十

  • 禽昌县

   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 (441) 改禽昌郡置,属平阳郡。治所在今山西临汾市。北周移治今临汾市东南。隋大业二年 (606) 改为襄陵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平真君二年(441年)以禽昌郡改置,治今山西省临汾市,为

  • 车部

    宋大理置,为教合三部之一,属最宁府。在今云南砚山县东北六十里阿基。元代属临安等处宣慰司。明代属教化三部长官司。

  • 抱县

    南朝梁、陈时置,为抱并郡治。治所无考,当在今广东雷州市境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为抱成县。

  • 丽水

    ①战国楚地。即今广西东北部之漓江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荆南之地,丽水之中生金,人多窃采金。”②即今浙江丽水市东北及缙云县之好溪。为瓯江支流。《元和志》卷26处州丽水县:“丽水本名恶溪,以其湍流阻险

  • 百丈沟

    一名百步沟。在今江苏溧阳市南三里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9:百丈沟,“相传云:此处田多高印,开沟以灌溉,东流合于白云径,下入太湖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溧阳县:百丈沟“旧有坝三十四,潴水溉田,岁久淤

  • 呼玛尔卡伦

    清光绪末置,属瑷珲副都统。在今黑龙江省呼玛县南胡通镇。后废。

  • 达洞滩

    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,近空舲峡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过达洞滩,滩恶,与骨肉皆乘轿陆行过滩。滩际多奇石,五色粲然可爱,亦或有文成物象及符书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