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公山
在今湖南湘潭市西。《清一统志 · 长沙府》: 陶公山 “在湘潭县西七里。旧多古木。晋陶侃镇潭州,卜筑于此,因以为名。《县志》: 山下临深潭,曰锦石湾。潭畔有石,踞江拥沙而起,色赤如锦,因名”。今山上有陶侃衣冠冢。冢前有 “晋都督陶桓公墓” 碑。
在今湖南湘潭市西。《清一统志 · 长沙府》: 陶公山 “在湘潭县西七里。旧多古木。晋陶侃镇潭州,卜筑于此,因以为名。《县志》: 山下临深潭,曰锦石湾。潭畔有石,踞江拥沙而起,色赤如锦,因名”。今山上有陶侃衣冠冢。冢前有 “晋都督陶桓公墓” 碑。
在今安徽东至县西北东流镇北。《清一统志·池州府》: 祝家矶“在东流县北五里。为县治下流第三关,横江激湍,舟过甚险。昔有祝姓者,施缆于此,以济舟,故名”。在今安徽省东至县西北东流镇北长江中。横江激湍,舟
北宋置羁縻州,属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境。《宋史·蛮夷传四》:政和七年(1117),“涂、静、时、飞等州蛮复反茂州,杀掠千余人”。后废。
元置,在今吉林大安市西北洮儿河南。明改为洮儿河站。
即今四川南江县东之神潭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南江县: 南屯河在 “县东二十余里。源出巴山,经两河口入巴江”。
北魏置,在今河南新蔡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齐建武四年 (497),“豫州刺史裴叔业侵魏楚王戍”。即此。在今安徽省临泉县西。南朝齐建武四年(497年),裴叔业攻北魏楚王戍,为魏将傅永所败,即此。
即今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东之西渡滩。1935年命名带渡滩。1947年改名西渡滩。
秦置,属南海郡。治所即今广东博罗县。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 注: 博罗 “有罗浮山,自会稽浮往博山,故置博罗县”。此说出于附会。据近人徐松石 《傣族僮族粤族考》 称,在古僮语中,“百” 或“博” 含有
①五代晋改唐兴县置,属莫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南。后周显德六年 (959) 废。②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(976) 改义川县置,属丹州。治所即今陕西宜川县。元属延安路。明、清属延安府。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。
今蒙古国西南之翁金河。源出前杭爱省阿尔拜雷西北,东南流至中戈壁省赛尔阿博东南入沙漠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 征和二年 (前91),御史大夫商丘将三万余人出西河攻匈奴,“至追邪径无所见,还。……至蒲奴水,虏
在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安平镇。1632年荷兰殖民者于此建热兰遮堡,俗称红毛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