陵井监
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改陵州置,为盐监。治所在仁寿县 (今四川仁寿县)。《寰宇记》 卷85陵井监: “按 《图经》: 汉时有山神号十二玉女,为道人张道陵指陵上开盐井,因此陵上有井名陵井。”监以陵井名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、井研二县地。宣和四年 (1122) 改为仙井监。
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改陵州置,治仁寿县(今属四川),属成都府路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仁寿、井研二县地。宣和四年(1122年)改为仁井监。盛产井盐。
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改陵州置,为盐监。治所在仁寿县 (今四川仁寿县)。《寰宇记》 卷85陵井监: “按 《图经》: 汉时有山神号十二玉女,为道人张道陵指陵上开盐井,因此陵上有井名陵井。”监以陵井名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、井研二县地。宣和四年 (1122) 改为仙井监。
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改陵州置,治仁寿县(今属四川),属成都府路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仁寿、井研二县地。宣和四年(1122年)改为仁井监。盛产井盐。
在今江苏灌南县西北张店镇。明置惠泽巡司于此。
明置,在今山西平遥县南三十五里普洞村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平遥县: 普同关 “在县南五十里普同谷口,东南接绵上关,达沁源县,西抵关子岭,南入岳阳县,为往来要地。洪武五年置巡司戍守”。
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张秋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东阿县“安平镇”条载:“五代周显德初,河决杨刘,遣宰相李谷治堤, 自杨刘抵张秋口, 即此。”北宋置景德镇。元至元二十七年(1290)置都水分监治此。俗仍谓之
即占婆补罗的省译。“补罗”是梵语“城”的意思。
在今江西金溪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9抚州金溪县: 铜斗山,“曾文昭公 《铜斗院记》 云,在金溪县南二十里。山能出云雨,弭灾害,为一州七县之望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抚州府金溪县: 铜斗山在 “县西
①即今湖北东部长江北岸支流举水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举水又东南历赤亭下,谓之赤亭水。”②一名赤水。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北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赤亭水出(南安)郡之东山赤谷,西流径城北,南入渭水。”《晋书·
一作湖乐镇。即今安徽宁国县西南 一百十里胡乐镇。南通绩溪,西通旌德,地当冲要,为县中巨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安徽省宁国市西南部。面积175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胡乐司,人口 350
即今广东新会市南崖门。在崖山与汤瓶嘴山间,形如门,故名。元 《宋季三朝政要》 卷6: “戊寅六月,祥兴帝迁于崖山。崖山在海中,两山相对,势颇宽广,中有一港,其口如门,可以藏舟。(张)世杰以为形胜之地,
又名胡乐市。即今安徽旌德县东北胡乐镇。清于此置巡司。古镇名。即今安徽省宁国市西南胡乐。清置巡检司于此。
北宋置,属广都县。在今四川双流县西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