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阿房宫

阿房宫

亦名阿城。秦代建筑,在今陕西西安市西三十里阿房村一带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前殿阿房,东西五百步,南北五十丈,上可以坐万人,下可以建五丈旗。周驰为阁道, 自殿下直抵南山。表南山之巅以为阙。为复道, 自阿房渡渭,属之咸阳。”秦始皇死后,秦二世继续修建,至秦亡时犹未完成。《文选·西京赋》 云“乃构阿房”。李善注引《三辅故事》:“在山之阿,故曰阿房也。”楚项羽入关后,将宫殿焚毁。今阿房村南有一大土台基,周长310米,高约10余米,全用夯土筑起,当地称为始皇上天台,村西南有一长方形台地,面积约26万平方米,俗称郿坞岭。皆为阿房宫最显著的建筑遗址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牛山

    ①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 天赐三年 (406),“八月甲辰,行幸犲山宫,遂至青牛山。丙辰,西登武要北原”。②在今四川丰都县东长江北岸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19: “ 《道经》

  • 铁杷县

    隋开皇十年 (590) 置,属合州。治所在今广东湛江市西南湖光镇西旧县村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8雷州遂溪县引 《元和志》: 铁杷县 “以县西铁把水以为名”。大业三年 (607) 属合浦郡。唐武德四年(

  • 五梁沟

    在今河南西华县南。《水经·洧水注》:“洧水又南径长平县故城西。洧水又南分为二水,枝水东出,谓之五梁沟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0宛丘县:五梁沟“按《图经》云,西南十里。从西华县界洧水出,东流入谷水。古老传云,

  • 七顷山

   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境。《元和志》卷32卫山县:七顷山“一名落目山,此路山岩峻阻,平地唯有七顷,因呼为七顷山”。隋翼针县城在山下,称七顷城。

  • 张三营

    即今河北隆化县北六十里张三营镇。清乾隆七年(1742)于此设巡司。

  • 宜定州都督府

    唐改安定州都督府置,属庆州都督府。寄在庆州界 (今甘肃庆阳县境)。天宝后废。唐初以党项部落置,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东北部一带。后地入吐蕃,侨治庆州(治今甘肃庆城县)界。寻废。

  • 南巨 (鉅) 鹿郡

    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置,属定州。治所在平乡县 (今河北平乡县西南平乡镇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内丘、任县、平乡、巨鹿、隆尧等县地。十八年 (494) 属相州,后改为南赵郡。

  • 三晋

    古地区名。春秋末,晋国的卿韩、赵、魏三家瓜分晋国,是为战国时的韩、赵、魏三国,史称三晋。其辖境屡有变迁,战国晚期相当于山西省,河南省中部和北部,河北省南部和中部。《商君书·徕民》:“秦之所与邻者三晋也

  • 瓦合山

    亦名瓦河山。在今西藏类乌齐县南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:瓦合大山“在类乌齐西南。山大而峻,路险难行,四山相接,绵亘一百六十里,四时积雪”。清康熙五十九年(1720)云南官兵三百余名,至此山下扎营,一夜

  • 玉石岩

    在今江西龙南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龙南县:玉石岩在“县北五里。有石莹如白玉。山半有洞,广数十丈。宋太宗赐书百二十卷,邑人依岩阁藏之。旁有巨人迹,下有王迹寺。治平间赐额曰普和,此为上岩。岩后层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