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阿勒楚喀城

阿勒楚喀城

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。因东濒阿勒楚喀河(即今阿什河)得名。有新、旧两城。旧城在今阿城市南之白城,即金上京会宁府故址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:阿勒楚喀城“旧城周二里。……雍正三年,设协领、佐领、防御官兵驻此。七年,改建新城,周三里。乾隆二十一年,增设副都统镇守”。宣统元年(1909)改置阿城县。


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市。因城东阿勒楚喀河得名,清雍正三年(1725年),设协领驻防,即以阿勒楚喀为名。七年移建此城。乾隆二十一年(1756年)设阿勒楚喀副都统,隶吉林将军。宣统元年(1909年),改置阿城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罗隆宗

    即洛隆宗。在今西藏洛隆县东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8: “西番 (藏) 语,罗隆,南川也。城南有川,故名。”

  • 蓬鲁州

    唐永徽二年 (651) 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。后废。

  • 河厉桥

    南北朝时吐谷浑建。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清水河注入黄河处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吐谷浑于河上作桥,谓之河厉。长百五十步,两岸垒石作基陛,节节相次,大木从横,更镇压。两边俱平,相去三丈,并大材以板横

  • 诺水县

    西魏大统中置,属遂宁郡。治所即今四川通江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40通江县: 诺水县 “因县南诺水为名”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唐武德八年(625) 复置,为璧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通江县

  • 灵源山

    ①在今河北唐县东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唐县:灵源山“山溪环错”。上有灵源寺。②即今福建晋江市西南灵源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泉州府晋江县“紫帽山”条下:灵源山“上有灵泉,大旱不竭。一名太平山,以山

  • 府谷县

    五代梁乾化元年 (911) 升府谷镇置,为府州治。治所在今陕西府谷县境。次年迁至留得人堡(今陕西府谷县城)。元属葭州。清属榆林府。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在陕西省东北端,东隔黄河与山

  • 隋昌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定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南邢邑。大业初属博陵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改名唐昌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河北省定州市南邢邑,属定州,大业初属博陵郡

  • 甘卓垒

    又名草垒。在今江西萍乡市东芦溪镇西南古岗,为隋以前萍乡县治。《寰宇记》卷109袁州萍乡县:萍乡县故城“在县东四十里。晋大兴元年(318)陈敏自王江东,与杜弢相应作逆,晋遣镇南将军陶侃水陆二道来伐,甘卓

  • 白涧水

    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北。为拒马河支流。《水经·巨马水注》:涞水“径楼亭北,左属白涧溪。水有二源,合注一川,川石皓然,望同积雪,故以物色受名。其水又东北流,谓之石槽水,伏流地下,溢则通津委注,谓之白涧口”。

  • 邛水十五洞长官司

    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并团罗、得民、晓隘、陂带、邛水五长官司置,属思南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三穗县东长吉乡司前村。永乐十二年(1414)属镇远府。清改为邛水长官司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改邛水县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