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洪武十二年 (1379) 置,后属叠溪千户所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叠溪所: “西有叠溪桥关。”
在今山西山阴县北二十五里永静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山阴县: 黄昏城 “在县北。亦曰日没城,……后魏孝文所筑”。
清置,属绛县。即今山西绛县东北三十四里大交镇。古镇名。又作绘交镇。金置,即今山西省绛县东北大交镇。属绛县。因浍水西南与诸水交合,故名。
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五十里庐山龙门西峰下。《寰宇记》卷111江州德化县:双剑峰“在州南龙门西,下有池名小天池,峰势插天,宛如双剑”。
清雍正十三年(1735)升同州置,属陕西省。治所在大荔县(今陕西大荔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韩城市以南,白水、蒲城二县以东,华县、华阴市以北地。1913年废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升同州置,治大荔县(
即今山西偏关县西北关河口村。清道光《偏关志》卷上:偏关西关河隘口“在关城西二十里。河水西泻,直达黄河。明宣德九年都督李谦筑石桥跨沟,下建三洞,上置重楼。万历二十六年兵宪赵彦复修坚厚,更于口外建望台烽墩
亦名少陵原、杜陵原。即今陕西长安县东南潏、灞两河间之高地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11:少陵原 “在 (长安) 县南四十里,南接终南,北至浐水,西屈曲六十里入长安县界,即汉鸿固原也。宣帝许后葬于此,俗号
元至元十四年(1277)置江西湖东道提刑按察司。治隆兴路(治今江西南昌市)。二十八年改为肃政廉访司。至正十八年(1358)侨置于建宁路(治今福建建瓯市)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置江西湖东道提刑按察
西汉置,属庐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八十里临壁山下。东汉改为临湖侯国,后复为县。三国时荒废。西晋复置,南朝宋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安徽省无为县西南,属庐江郡。东汉改为侯国,后复为县。南朝宋废。
明洪武七年(1374)分临淮县置,为凤阳府治。治所即今安徽凤阳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凤阳府:凤阳县“以在凤凰山之阳,故名”。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在安徽省东部、淮河南岸。属滁州市。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