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阳华岩

阳华岩

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东南回山下。唐元结作《阳华岩铭并序》,并于永泰二年(766)由江华县令瞿令问以三种字体刻于岩上。其序曰:“道州江华县东南六七里有回山,南面峻秀,下有大岩,岩当阳端,故以阳华命之。”铭云:“九疑万峰,不如阳华。”自唐以来,游人题咏甚多,摩崖石刻至今完好。


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城东南5千米回山下。清道光《永州府志》载:“江华复岭重冈,地远而险,其山之秀异者,自古称阳华岩。”唐元结守道州时,作铭刻岩,其序曰:“道州江华县东南六七里有回山,南面俊秀,下有大岩,岩当阳端,故以‘阳华’名之。”“吾游处山林几三十年,所见泉石如阳华殊异而可嘉者,未有也。”可见阳华风景之胜。洞内有石磬,下有寒泉,冬暖夏凉。历代游人题咏甚多,元结有诗曰:“海内厌兵革,骚骚十二年。阳华洞中人,似不知乱焉。谁能家此地,终老可自全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沙辘

    即今台湾省台中县西南沙鹿镇。原为高山族平埔人沙辘区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建国纪》:南明永历二十四年(清康熙九年,1670)十月,“沙辘番乱,平之”。日本侵占后,初设沙辘区,1920年后改设沙鹿街。1945

  • 中坝得玛土司

    清末分隆坝二族置,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西扎曲河源。

  • 细甸

    即今云南昌宁县西南八十四里湾甸傣族乡。明景泰 《云南志》 卷6: 湾甸州 “蛮名细甸,元时属镇康路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潞江安抚司: 细甸 “在司东南。正统中,麓川酋思任发叛,督臣王骥言江北细甸、

  • 南都郡

    北周武帝初置,属南州。治所在源阴县(今四川万县市西南武陵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万县市西南、忠县东北一带。建德四年 (575) 改为怀德郡。北周时置,治武宁县(今重庆万州区武陵镇)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万州区

  • 吹角坝

    在今四川綦江县南吹角乡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吹角坝“去军四十里。有古摩岩”。

  • 一作棠。春秋楚邑,后入吴。在今江苏六合县北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 “专诸者,吴堂邑人也”,即此。古邑名。又作棠。春秋楚邑,后属吴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北。

  • 老岭

    即小白山。指今黑龙江省东南、吉林省东南之张广才岭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3:小白山山脉“其脉自英额岭,一支西走为儞牙变哈达岭,折而北趋,重阜修岩,连峰接势,亘三百余里,是为老岭之脉”。(1)在河北省

  • 银川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银州置,治所在儒林县 (今陕西横山县东党岔乡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米脂、佳县和榆林市东南部、横山县东部地。乾元元年(758) 复为银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银州置,治儒林县(

  • 马涡洞

    在今湖南慈利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0澧州:马涡洞“在慈利县西之团崖山。洞有石笋,其石玉碧。亦产钟乳鹅管,光彩灿然”。

  • 兀惹城

    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附近。《辽史·奚和朔奴传》:统和十三年(995)秋,“迁都部署,伐乌惹,驻于铁骊。秣马数月,进至兀惹城”。即此。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县城附近。辽代为兀惹族政治中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