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康堡
清乾隆二十五年 (1760) 筑,在今新疆阜康市。四十一年 (1776)置阜康县于此。
清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以准噶尔图古特部游牧之地建,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。四十一年改设县。
清乾隆二十五年 (1760) 筑,在今新疆阜康市。四十一年 (1776)置阜康县于此。
清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以准噶尔图古特部游牧之地建,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。四十一年改设县。
即尼勒克设治局。治所在尼勒克(今新疆尼勒克县)。即“尼勒克设治局”。
亦名葛仙山、葛家山。在今四川彭州市北四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73九陇县: 葛璝山 “在县北四十八里。《周地图记》 云: 上有葛永璝祠。永璝学道于此山”。《新唐书· 王勃传》: “客剑南。尝登葛璝山旷望,
即朗宗。今西藏朗县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卷12作 “朗”。见“朗县”。
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3静江府:东人山“在阳朔县东。其形如冠带而拱揖。县西一里有石如人冠带, 西向而坐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阳朔县:东人山在“县东南二十里。石形如人,东向,其下有三十
唐开元十六年(728)改赤水军守捉置,属河西节度使。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40凉州:大斗军“因大斗拔谷为名”。后废。唐军镇名。开元十六年(728年)以赤水守捉改置,在今甘肃省永昌县西。因
即今福建建瓯市南六十里房村。清乾隆十五年 (1750) 移筹岭巡司驻此。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南房村口。清乾隆年间移筹岭巡检司驻此。
即邯县。 治所在今朝鲜平安南道顺安以西。 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 作邯。
即汴水。(1)自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接黄河,东南经今开封市南、民权县与商丘市北,复东南经今安徽省砀山县、萧县北,至江苏省徐州市北入泗水。上游又称鸿沟或狼汤渠,中、下游又称汳水、获水。魏、晋时为中原通往东
又作涪陵江。即今四川、贵州两省境之乌江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: “涪陵郡,巴之南鄙,从枳南入,泝舟涪水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30黔州:“西有延江水,一名涪陵江。自牂柯北历播、费、思、黔等州北注岷
在今江苏新沂市南、张仓山北。隋由吾道荣学道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