阎疃镇
即今河北巨鹿县东北二十六里阎疃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1巨鹿县图: 东北有阎疃。光绪 《巨鹿县志》 卷2塞堡: 东有阎疃镇。
在河北省巨鹿县东北部。面积64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阎疃,人口3300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94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甘薯、棉花、谷子等。有纸箱厂。邢德公路经此。古迹有五代周世宗柴荣修筑皇城遗址。
即今河北巨鹿县东北二十六里阎疃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1巨鹿县图: 东北有阎疃。光绪 《巨鹿县志》 卷2塞堡: 东有阎疃镇。
在河北省巨鹿县东北部。面积64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阎疃,人口3300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94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甘薯、棉花、谷子等。有纸箱厂。邢德公路经此。古迹有五代周世宗柴荣修筑皇城遗址。
清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改疏勒州置,治所在喀什噶尔新城 (今新疆疏勒县)。辖境相当今新疆喀什、疏勒、疏附、岳普湖、伽师、阿图什、乌恰等市县地。1913年改为疏勒县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升
简称南直。明称直隶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。自永乐初迁都北京 (今北京市) 后,称直隶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,直隶南京的地区为南直隶。辖境相当今江苏、安徽二省和上海市及江西婺源县地。清初改为江南省。明称直隶于京
在今河北高邑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高邑县:千秋台在“县南二里。稍西北有观星台,又有将台,皆高耸可登玩。李氏曰:三台冈阜相连,好事者为之名也”。
在今广东东莞市城区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9广州: 资福寺 “在东莞县一百六十步。有罗汉阁,比丘祖堂建阁成,走惠州,求记于苏轼”。《清一统志· 广州府》: 资福寺,“南汉邵廷琄建。四围以四井为界。寺南
即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南四十五里和睦镇。《清一统志 ·柳州府》: 和睦墟 “在罗城县。旧置巡司,本朝乾隆四十二年裁”。
又名大口、天门关。在今北京市门头沟西北八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天津关“在良乡县北,西至大龙门,凡十五关口,其间差大者曰天津关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:“天门关口或云天津口,一名大口。”即“大口”
即今云南富宁县治。清有广南府经历驻此。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富州还治于此。1913年后为富州县治。1937年后改为富宁县治。
即今湖南沅陵县西北明溪口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永顺宣慰司: 明溪城 “在司东南。宋康定中,辰州蛮彭仕义叛,命雷简夫讨之。简夫至辰州,进筑明溪上、下二寨,夺其险要,拓取石马岩故地五百余里,即此城也”。
北宋东京(今河南开封市)宫城中的重要宫殿。是宣德门内的正殿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:“旧名崇元,乾德四年重修,改曰乾元,太平兴国九年改朝元,大中祥符八年改天安,明道三年改今名。”《东京梦华录》卷1:“每遇大
西汉置,属中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南二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68引《十三州志》云:“河间有新城,故此加北字。”东汉改为北新城县。北魏改名新城县。北齐复名北新成县,寻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