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闽县

闽县

隋开皇十二年 (592) 改原丰县置,为泉州治。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。大业三年 (607) 为建安郡治。唐武德六年 (623) 仍为泉州治。景云二年(711) 改为闽州治。开元十三年 (725) 改为福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长乐郡治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福州治。贞元五年 (789) 与侯官县同为福州治。五代闽龙启元年 (后唐长兴四年,933) 改为长乐县,永和元年 (后唐清泰二年,935) 复为闽县。永隆三年 (后晋天福六年,941) 又改为长乐县,四年复旧。南宋景炎元年 (1276) 为福安府治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) 复为福州治。至元十五年 (1278) 为福州路治。明、清为福州府治。1913年与侯官县合并为闽侯县。


古旧县名。隋开皇十二年(592年)改原丰县置,治今福建省福州市。属泉州。五代闽龙启元年(933年)改为长乐县,永和元年(935年)复旧名。永隆三年(941年)又为长乐县,四年复旧名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至唐武德初为建安郡治。唐贞元五年(789年)前为泉州、闽州、福州治,贞元五年后与侯官县同为福州、福州路、福州府治。1913年和侯官县合并为闽侯县。1933年复置,治今长乐市西营前。1934年并入闽侯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淯水

    ①一作育水。即今河南白河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·中次十一经》: “攻离之山,淯水出焉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南阳郡郦县: “育水出西北,南入汉。”源出今河南嵩县西南,南流经南召、南阳、新野等县市,至湖北襄

  • 婆娑府

    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改婆娑 (速) 府路置,属辽阳路。治所在今辽宁丹东市东北九连城镇。一说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南鸭绿江北岸。二十五年 (1288) 后废为巡检司。元初改婆速路置,治今辽宁省丹

  • 子午谷

    在今陕西长安县南,北口有子午镇。为关中南通汉中之要道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元始五年(5)秋,“莽以皇后有子孙瑞,通子午道。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,径汉中”。颜师古注:“子,北方也。午,南方也。言通南北道相

  • 大黄江

    亦名黄江。指今越南红河下游。元黎崱《安南志略》卷1:“大黄江,至元甲申,官军破安南处。”

  • 哷正寺

    即热正寺。在今西藏林周县东北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导》 卷4 《寺庙》: “哷正寺,俗名热正寺。”

  • 桃子园

    即今广东紫金县西南义容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惠州府永安县: “西南有宽仁里巡检司,治苦竹派,后迁桃子园。”

  • 宁寇军

    ①唐天宝二年(743)置,属河西节度使。在今甘肃张掖市东北十余里。②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。《元和志》卷40甘州删丹县:宁寇军“在居延水两汊中,天宝二年置”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甘州删丹县:张掖河“傍

  • 柏谷山

    在今山西长治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潞安府长治县: 柏谷山在 “府东北十三里。山多柏树,一名百谷山。俗传农尝谷处,有百谷泉。《志》云: 岩壑绝胜,与太行、王屋相连”。古山名。在今山西省长治县西,与

  • 昆都

    ①春秋晋地,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 僖公十六年 (前644), “狄侵晋, 取��、 厨、受铎,涉汾,及昆都”。②又作坤都。即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 (天山镇) 北坤

  • 神山镇

    一作神仙镇。唐置,属北庭都护府。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南。(1)在山东省苍山县东北部。面积71平方千米。人口4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神山,人口7000。因村北有神山而得名。1950年设神山区,1958年成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