闷摩黎山
又称紫山。即今青海中部偏南之巴颜喀喇山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“河之上流,由洪济梁西南行二千里,水益狭,春可涉,秋夏乃胜舟。其南三百里三山,中高而四下,曰紫山,……虏曰闷摩黎山,东距长安五千里,河源其间。”
即“紫山(3)”。
又称紫山。即今青海中部偏南之巴颜喀喇山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“河之上流,由洪济梁西南行二千里,水益狭,春可涉,秋夏乃胜舟。其南三百里三山,中高而四下,曰紫山,……虏曰闷摩黎山,东距长安五千里,河源其间。”
即“紫山(3)”。
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。旧属永宁县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亦名工噶岭。清于此设贡噶岭土百户,在今四川稻城县南贡岭。《清史稿·四川土司传》:光绪三十一年(1905), 赵尔丰讨巴塘, 理塘正土司“逃往稻坝贡噶岭,啸聚土人为乱”即此。三十四年(1908)改流,
即今湖北天门市。《元和志》卷21竟陵县:“县城本古风城,古之风国,即伏羲,风姓也。南临汊水。”
①苕溪支流。在今浙江安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安吉州:龙溪“在州治(今安城镇)东南。即苕溪之支流也。 自州城西绕流经此,合于马家渎,溢为外溪,分为里溪,远近诸水悉附入焉”。②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南。《方
在今安徽枞阳县西北五十里牛集乡铁门口村。姚鼐 (1732—1815) 字姬传,一字梦谷。因室名惜抱轩,世称 “惜抱先生”。桐城 (今属枞阳) 人。清代著名散文家,“桐城派” 中坚人物。死后葬此。墓圹以
①西晋改湔氐道置,属汶山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。一说在今黑水县。南朝宋废。②东晋永和八年(352)侨置,属宁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双流县境。北周属蜀郡。隋废。③即升迁县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。《水经
在今甘肃民勤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镇番卫“来伏山”条内:苏武山“俗传苏武尝牧羝于此,盖传讹也”。
1932年改宁城设治局置,治所在小城子(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小城子镇)。1940年伪满裁撤,并入喀喇沁中旗和喀喇沁右旗。1946年复置,1948年与喀喇沁中旗合并,设立喀喇沁中旗宁城县联合政府。1949
在今上海市南市区旧城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上海县: 都台浦 “在县东南,旧名曹家沟。天顺四年,抚臣崔恭浚汇塘及新泾诸处,又浚曹家沟深广,以备旱潦,因名曰都台浦”。
即柳吾。今西藏堆龙德庆县南柳梧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 卷12作 “哩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