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洲县
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(696)分吴县置,与吴县并为苏州治。治所即今江苏苏州市。《元和志》卷25:长洲县“取长洲苑为名”。宋为平江府治。元为平江路治。明为苏州府治。1912年并入吴县。
古旧县名。武周万岁通天元年(696年)析吴县东北部置,“取长洲苑为名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自唐至明与吴县同为苏州、平江府、平江路、苏州府治(今江苏苏州市旧城区)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析县南境增设元和县,吴、长洲、元和三县同治苏州府郭下。1912年裁府,长洲、元和两县并入吴县。
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(696)分吴县置,与吴县并为苏州治。治所即今江苏苏州市。《元和志》卷25:长洲县“取长洲苑为名”。宋为平江府治。元为平江路治。明为苏州府治。1912年并入吴县。
古旧县名。武周万岁通天元年(696年)析吴县东北部置,“取长洲苑为名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自唐至明与吴县同为苏州、平江府、平江路、苏州府治(今江苏苏州市旧城区)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析县南境增设元和县,吴、长洲、元和三县同治苏州府郭下。1912年裁府,长洲、元和两县并入吴县。
亦名旧站。即今吉林省吉林市西北、松花江之西九站乡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5吉林府《屯镇》:正北“二十八里旧站街”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吉林永吉县:“县属九站,位于松花江之右岸,距县市西北二十五里
在今甘肃天水市南,与礼县接界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郃传》:“诸葛亮复出祁山,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,亮还保祁山,郃追至木门,与亮军交战,飞矢中郃右膝,薨,谥曰壮侯。”
在今陕西勉县南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: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 (219) 春,“自阳平南渡沔水,缘山稍前,于定军、兴势作营。(夏侯) 渊将兵来争其地,先主命黄忠乘高鼓譟攻之,大破渊军……先主遂有汉中”
即今安徽涡阳县东北二十六里龙山乡。北齐置龙山县于此。
即今广东潮州市东韩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潮州海阳县: 韩江 “在府城东韩山下。源出江闽汀、赣二州境,流入界,会三河而南出,又合产溪、九河、凤水,过凤栖峡,经恶溪而至山下为韩江。又经老鸦洲分流为三:
在今广东云浮市西高村东北。《明史·陈璘传》:万历中,副总兵陈璘“会他将朱文达攻破石牛、青水诸巢”,即此。在今广东省云浮市西高村东北。明万历中,官军攻破石牛、青水诸穴,即此。
又作夏口。即今湖北武汉市汉口,为汉江入长江之口。《水经·沔水》:沔水“又南至江夏沙羡县北,南入于江。郦注:庾仲雍曰, ‘夏口亦曰沔口矣’”。杨守敬《水经注疏》:“自孙权置夏口督屯江南,今鄂州也(今武汉
①三国魏改安憙县置,属冀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南三十里。西晋属中山国。北齐移治今定州市,为鲜虞郡治。隋改名鲜虞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名安喜县,为定州治。北宋为中山府治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废入
即今广西贵港市南三十里瓦塘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南瓦塘。明置巡检司治此。
在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东南七十里,与抚宁县接界。明弘治中筑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卢龙县: 罗汉洞关,“隆庆初蒙古土蛮入沙岭、罗汉洞,大掠郡境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