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长春市

长春市

1945年9月改伪满新京市置,属吉林省。治所即今吉林长春市。1954年吉林省会由吉林市移驻于此。


简称长。在吉林省中部。省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.05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 3562 平方千米)。人口718.2万(市辖区310万)。辖朝阳、宽城、南关、二道、绿园、双阳6区和农安县,代管榆树、九台、德惠3县级市。市人民政府驻朝阳区。据《吉林地志》载,“长春”一名袭辽长春州名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谓长春州“本鸭子河春猎之地,兴宗重熙八年置”。辽长春州故址在今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北,辽属东京道,明属奴儿干都司,清初为郭尔罗斯前旗地。嘉庆五年(1800年)在长春堡地方筑城,俗称新立城;取驻地名,设长春厅。道光五年(1825年)厅治迁宽城子(今南关区)。光绪十五年(1889年)奏请升厅为府;次年准,属吉林将军,领农安县。光绪三十三年设西路道,后改西南路道,治长春,属吉林省。1913年废府设长春县。1925年析置长春市政公所。1929年设长春市政筹备处,属吉林交涉公署。1932年日伪擅改长春为新京市(1934年又擅改为新京特别市),为伪满洲国首都。长春县仍存,属吉林省。抗日战争胜利后,1945年曾设长春地区,同年复称长春市,属吉林省。1948年升为特别市,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。1952年长春县撤销并入。1953年升设中央直辖市。1954年复为省辖,吉林省会由吉林市迁此。1958年公主岭专区撤销,其所属的榆树、九台、农安、德惠、双阳5县划入。1966年设立德惠专区(1968年改地区),榆树、九台、农安、德惠、双阳5县属之;1969年德惠地区撤销,所属5县复归长春市。1988年九台县改市,1990年榆树县改市,1994年德惠县改市,1995年双阳县改区。据《吉林地志》载:“长春一名袭辽长春州名。”又说取境内“长春堡”名。地处长白山地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。大黑山斜贯市境,地势东高西低,海拔250~500米,最高峰老道洞山,海拔711米。松花江水系饮马河、沐石河及其支流伊通河、新开河等流经市境。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市郊农产以玉米、谷子、大豆、稻、高粱为主。矿产有铁、煤等。工业有机械、轻纺、冶金、煤炭、食品、电子、石油、化工、电力、建材等,其中汽车、铁路客车等制造业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。因拥有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,故有“汽车城”之称。京哈、长白、长图等铁路,长四、长吉、长营高速公路和102、201、202、203、302、303国道等干线公路在此交会。有吉林大学、东北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多所。名胜古迹有南湖公园、净月潭、苏军烈士纪念塔、伪满洲国皇宫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小江

    即钱清江。在今浙江萧山市东南、绍兴市西北。《新五代史·吴越世家》:“(顾)全武执(董)昌归杭州,行至西小江”,即此。《资治通鉴》唐咸通元年(860)胡三省注:“西小江出诸暨,至钱清渡而东入于海。”

  • 云吟山

    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夹江县“平羌山”条内:“县西三里有云吟山,亦耸秀。”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一》:云吟山,“宋魏了翁读书其上,隶书‘云吟山’三大字刻石,今存”。

  • 其河

    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确山县: 其河 “源出横山,东流入真阳县 (今正阳县) 境,合塘下沟河而入于汝”。

  • 柏杨岭堡

    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六十五里教儿墕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河曲县: 柏杨岭堡 “在老营堡西北。万历二年置,周不及一里。沿边破卤营、好汉山等三十一处皆极冲。…… 《志》 云,堡旧设于柏杨镇,后因山高无水,

  • 鄜延路

    北宋庆历元年 (1041) 置,治所在延州(后升为延安府,治今陕西延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、黄龙、洛川、宜君等县以北及清涧河以南地。金皇统中置总管府。蒙古废。北宋庆历元年(1041年)析陕西路沿边

  • 赤铸山

    一作尺铸山。在今安徽芜湖市东郊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太平州:赤铸山“在芜湖县东北八里。《旧经》云,楚干将铸剑之地”。又楚干将墓,“《图经》云,在赤铸山”。

  • 竹炉山房

    在今江苏无锡市西惠山寺。明洪武间湖州竹工为寺僧性海编竹为炉,规制精密,高不盈尺,上圆下方,类道家乾坤壶,王绂为绘图赋诗,时多题咏。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二》:竹炉山房“竹炉及诗卷移贮惠山寺弥陀殿,为竹炉山

  • 白沙汛

    ①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东北太保镇白沙村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连山厅图:东北有白沙汛。②在今广东海丰县东热水西岸,道通陆丰县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海丰县图有白沙汛。

  • 下川山

   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下川岛。在上川山之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9广州府谓“上川石山而下川土山,二山皆产香蜡竹藤之属,而上川为优。居民以贾海为业”。古岛屿名。即今广东省台山市南海中下川岛。与上川山对峙。为土山

  • 高砂市

    即今福建沙县东高砂镇。《清一统志·延平府》: 高砂市 “在沙县东三十五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