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乐水
在今江西德兴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饶州府一》:长乐水“在德兴县南四十里。源出大茅山。西流合上饶桐川水,又西流为长乐水,又西至乐平县明口,会大溪为乐安江”。
又称南花溪。为武江在湖南省境内最大支流。在湖南省东南部和广东省北部。源于湖南省宜章县南部杨子坑,曲折东北流入广东省乐昌市,于老坪石镇水口注入武江。长115千米,流域面积 1223 平方千米。有黄沙河、莽山河、新塘河(辽水)等支流。建有水电站和水库多座。
在今江西德兴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饶州府一》:长乐水“在德兴县南四十里。源出大茅山。西流合上饶桐川水,又西流为长乐水,又西至乐平县明口,会大溪为乐安江”。
又称南花溪。为武江在湖南省境内最大支流。在湖南省东南部和广东省北部。源于湖南省宜章县南部杨子坑,曲折东北流入广东省乐昌市,于老坪石镇水口注入武江。长115千米,流域面积 1223 平方千米。有黄沙河、莽山河、新塘河(辽水)等支流。建有水电站和水库多座。
即今四川汉源县北西门河,为流沙河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:两涧水“在所西。《志》云:所东西各有涧,至登高山下合为一。汉源之田,仰此以灌溉”。
在今四川甘孜县西北。清雍正七年(1729)置下革赍土百户。
元至大三年(1310)改永顺路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老司城。至正七年(1347)升为宣抚司。元至大三年(1310年)改永顺路置,治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老司城。属四川行省。至正七年(134
即今四川隆昌县东二十里石燕镇。有桥跨石燕河上,为往来孔道。清咸丰《隆昌县志》卷10:石燕桥在“县南二十里,下达重庆”。在四川省隆昌县东南部。面积77平方千米。人口5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燕桥,人口 2
唐方镇名。天宝十四年(755)初置称河南,广德后又称汴宋,大历后专称汴宋。治所在汴州(今河南开封市)。建中二年(781)号宣武军。唐方镇名。唐天宝十四载(755年)置,初称河南,广德后又称汴宋,大历后
当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、乌拉特前旗东之乌拉山。《魏书·蠕蠕传》:始光二年(425),世祖分五路伐蠕蠕大檀,“宜城王奚斤、将军安原等西道从尔寒山”。
即今安徽东至县北张溪镇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建德县北有张溪镇。在安徽省东至县中部、黄湓河东岸。面积79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张溪,人口 1513。因黄湓河又名张溪,镇以溪名。1952年置
即于都斤山。今蒙古国西南杭爱山。《新唐书·回鹘传上》:骨力裴“自称骨咄禄毗伽阙可汗,天子以为奉义王,南居突厥故地,徙牙乌德鞬山、昆河之间”。又同书《地理志下》:“回鹘衙帐,东有平野,西据乌德鞬山。”即
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乾宁军民安抚司置,属广东省。治所在琼山县 (今海南省琼山市)。二年 (1369) 降为琼州。三年 (1370) 复升为琼州府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地。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)
①一作汶水。即今岷江。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蜀地之甲,轻舟浮于汶,乘夏水而下江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:建兴十四年(236),“后主至湔,登观阪,看汶水之流”。又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径汶江道